[发明专利]一种草莓防病害种植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9630.8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强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病害 种植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防病害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草莓是一种比较娇嫩的水果,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多采用大棚种植,草莓以鲜食为主.果实成熟期间不能使用任何农药,因此草莓生产中,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但目前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和收益,大多都会在草莓各个阶段使用各种化学药剂来预防草莓发生病害,常年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虫害不仅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还会影响草莓的品质,目前对草莓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和蛴螬,这三种虫害严重影响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防病害种植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草莓防病害种植技术,其包含以下管理步骤:
1)按0.2:10:3:4:1:5:5:2的重量比称取尿素、艾叶、陈皮、蟹壳、田螺壳、豆饼、香蕉皮、松子壳作为基质原料,将蟹壳、田螺壳按4:1的重量比混合后粉碎至50-60目,与尿素、艾叶、陈皮、豆饼、香蕉皮、松子壳混合,在18-20℃下密封腐熟80-90天,得到草莓栽培基质,3月初,选择生长期为1年的草莓植株移栽至在大棚内;
2)草莓定值后至开花前,每隔3天向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均喷施一次防虫害喷洒液,所述防虫害喷洒液由蟹壳、田螺壳粉碎至80-90目,按蟹壳:田螺壳:水:枯草龅牙杆菌=10:10:100:0.1的重量比混合,在无氧条件下密封放置30-35天,得到发酵物料,发酵物料中的发酵残渣用作防虫肥料,将发酵物料中的液体发酵物与槟榔碱按100:1的重量比混合后,得到防虫害喷洒液;
3)草莓出现花苞后至花朵凋落前,在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均喷施一次防虫害喷洒液,同时向草莓根部施加一次防虫肥料,每株草莓施加20-25g防虫肥料,;
4)草莓结果后-草莓果实变红前,每天早晨9:00-11:00,向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均喷洒一次防虫害喷洒液;
5)草莓果实变红后,每天早晨6:00-8:00,向草莓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及果实均喷洒一次防虫害喷洒液。
本发明在草莓整个生长期向草莓叶面喷洒防虫喷洒液,既能起到叶面肥的作用,又能够对草莓叶面螨类虫害有抑制和杀除作用,草莓叶面螨类防效在95%-98%之间,草莓出现花苞后至花朵凋落前,向草莓根部施加一次防虫肥料,能够驱逐栽培基质中的爬虫,同时向叶面喷洒防虫液,能够防止草莓蚜虫入侵,草莓蚜虫防效在92%-93%之间,草莓果实变红后,向草莓叶面及果实喷洒一次防虫害喷洒液能够防止飞虫咬食即将成熟的草莓,本发明在草莓不同种植阶段提前进行虫害预防,能够明显降低草莓虫害发生的范围和种类,不会对草莓果实造成化学污染,且能提高草莓的产量,培育出的草莓绿色有机。
具体实施方式
1)按0.2:10:3:4:1:5:5:2的重量比称取尿素、艾叶、陈皮、蟹壳、田螺壳、豆饼、香蕉皮、松子壳作为基质原料,将蟹壳、田螺壳按4:1的重量比混合后粉碎至50-60目,与尿素、艾叶、陈皮、豆饼、香蕉皮、松子壳混合,在18-20℃下密封腐熟80-90天,得到草莓栽培基质,3月初,选择生长期为1年的草莓植株移栽至在大棚内;
2)草莓定值后至开花前,每隔3天向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均喷施一次防虫害喷洒液,所述防虫害喷洒液由蟹壳、田螺壳粉碎至80-90目,按蟹壳:田螺壳:水:枯草龅牙杆菌=10:10:100:0.1的重量比混合,在无氧条件下密封放置30-35天,得到发酵物料,发酵物料中的发酵残渣用作防虫肥料,将发酵物料中的液体发酵物与槟榔碱按100:1的重量比混合后,得到防虫害喷洒液;
3)草莓出现花苞后至花朵凋落前,在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均喷施一次防虫害喷洒液,同时向草莓根部施加一次防虫肥料,每株草莓施加20-25g防虫肥料,;
4)草莓结果后-草莓果实变红前,每天早晨9:00-11:00,向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均喷洒一次防虫害喷洒液;
5)草莓果实变红后,每天早晨6:00-8:00,向草莓草莓叶片上下两面及果实均喷洒一次防虫害喷洒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强,未经吕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9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