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8470.5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峰;张玉屏;章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土壤 中的 水分 控制 设施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所述设施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水稻种植主池,在主池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蓄水的副池,在主池与副池之间的底部设有管孔,在主池的底部及主池与副池之间设有穿过管孔的输水管,输水管位于副池内的一端为开口端,输水管位于主池内的一端为封闭端,输水管在位于主池内一段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呈错位交替均布的通孔,在输水管位于主池内一段的外壁上包覆有无纺布层;在副池的外壁上设有透明的水位显示管,水位显示管的两端与副池内壁的上下通过连管连接,在位显示管上设有刻度。该设施可达到精确灌溉的效果等问题,灌溉水从池底渗透到地面的土壤上,使水分被土壤有效吸收,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田灌溉节水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需水农作物,缺水的水稻生长将会受到影响,但稻田水量也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浪费水资源,另一方面影响水稻的生长,在不同的生育期保持合理的水层对发挥水稻产量的潜力非常重要。在以往的农事操作中出现的很多灌溉方法,如间歇灌溉、好气灌溉等都是根据水稻生育期所需的水量来进行灌溉。这些灌溉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对应对高温少雨的气候环境起到了稻田节水、科学灌水的作用;但这些灌溉方式都是地面灌溉,一方面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这些灌溉方式的实行受天气影响大,另一方面由于稻田内很难做到完全平整,田间灌水很难均匀一致,对灌溉方法的应用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中国国内农业的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达到4000亿m3以上,且目前中国的农田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比较低,其中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平均仅为40%~45%,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有1.0kg/m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和2.0kg/m3以上的水平。而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分布广泛,常年播种面积约2867km2,稻谷年产量约1.8亿t,分别占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和粮食总产的40%,而水稻生产过程中水消耗量巨大,占农业用水的70%,即使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水资源对水稻生产的限制作用也很明显。目前全世界的灌溉面积大部分为地面灌溉,为了使传统的地面灌溉同样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国际上最近主要是将连续灌改为间歇灌,加速水在灌水沟中的流速,减少水流在灌水沟中的渗漏损失。国外在地面灌方面的另一个节水先进技术就是激光平整土地,使整个地块的高差控制在2~3cm之内。过激光平整、脉冲灌水、尾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提高田间入渗均匀度实现节水。日本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强调前期以露为主、中后期浅水灌溉结合的原正灌溉法和地膜覆盖旱作等。印度在水稻节水方面多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技术。但中国山地复杂多样,地面平整技术能难大面积应用。间歇灌溉在很大成面上起到了节水作用,但与国外的节水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率还是低下。所以,采用池(田)底埋管,池子(田)头上蓄水连通等池底灌溉方法,让灌溉水从池底渗透到地面土壤,被土壤有效吸收,大幅减少灌溉水的流失和蒸腾,不仅能精确控制稻田所需水层,还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84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