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8470.5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峰;张玉屏;章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土壤 中的 水分 控制 设施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施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水稻种植主池,在所述主池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蓄水的副池,在所述主池与副池之间的底部设有管孔,在所述主池的底部及主池与副池之间设有穿过所述管孔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位于副池内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输水管位于主池内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输水管在位于主池内一段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呈错位交替均布的通孔,在所述输水管位于主池内一段的外壁上包覆有无纺布层;在所述副池的外壁上设有透明的水位显示管,所述水位显示管的两端与副池内壁的上下通过连管连接,在所述的水位显示管上设有刻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池呈长条状,所述副池位于长条状主池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所述副池也为长条状,长条状副池的长度与主池的宽度相同,所述主池与副池的高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池的长度为6m~10m,所述主池的宽度与副池的长度为1m~1.5m,所述副池的宽度为0.5m~1m,所述主池与副池的高度为1m~1.2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池上设有进水管,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阀门,若干个副池上的进水管通过管网相互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包覆有无纺布层的输水管周围设有砂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池内稻田土壤的密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加,所述稻田土壤的密度在40cm以下土壤的容重为1.46g/cm3,依次向上每隔10cm土壤的容重分别为1.38g/cm3、1.31g/cm3、1.20g/cm3、1.15g/cm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通过扎带捆扎在输水管上,所述扎带的捆扎间隔为0.8m~1.2m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水管为PVC管,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隔为18cm~22cm之间,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01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池的管孔与输水管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10.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稻田土壤中的水分控制设施来控制稻田土壤中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实工步骤:
第一步,用砖石和/或混凝土建造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主池和副池,其中主池呈长条状,副池位于主池的一端或两端;
第二步,在主池的底部铺设输水管,输水管的一端为开口,且开口端穿过主池与副池之间隔壁上的管孔,输水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输水管在位于主池内段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呈错位交替均布的通孔;
第三步,在所述输水管位于主池内段上包覆上无纺布层,且用扎带将无纺布层捆扎输水管上;
第四步,在副池的外壁上设置透明的水位显示管,将所述水位显示管的两端与副池内壁的上下通过连管连接,在所述水位显示管上设有刻度;
第五步,在所述副池上设置进水管,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阀门,将若干个副池上的进水管通过管网相互连接;
第六步,在主池内输水管的周围填充砂石层,然后再向主池内填充稻田土壤,在所述主池内稻田土壤的密度由上至下依次增加,其中所述稻田土壤的密度在40cm以下土壤的容重为1.46g/cm3,依次向上每隔10cm土壤的容重分别为1.38g/cm3、1.31g/cm3、1.20g/cm3、1.15g/cm3;
第七步,依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分别通过控制进水管及阀门向副池内注水,注入副池内的水再通过输水管、输水管上的通孔经无纺布层渗入到稻田的土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84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