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处理城市生活污泥的工艺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4326.4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跃;何璧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地绿源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04;C05F15/00;C12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温 堆肥 发酵 处理 城市生活 污泥 工艺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包含6株各自具有分泌特殊生物质酶的地衣芽孢杆菌的复合菌剂及其在超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处理城市生活污泥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经超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泥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将本发明的复合菌剂用于污泥的好氧堆肥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因多株菌株的混合发酵会产生比单一菌株更多样性的酶,且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能使各菌株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提高了对长期高热和对不良化学环境的耐受性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抗性。利用本发明的复合菌剂进行污泥的好氧堆肥发酵,能够有效分解和消化污泥中的几乎全部毒害性有机物和多种无机物,实现了城市生活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可行土地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学及有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处理城市生活污泥的工艺及应用。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伴随产生的固态废弃物。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污泥年总产量已突破4000万吨(以80%含水量计),并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此大量的污泥若不经妥善处置就任意排放将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空气等的严重二次污染。目前处置污泥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建材利用、土地利用。污泥的填埋仅实施了污染物的转移和暂存,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置和控制。污泥焚烧是最彻底的处置方法,可实现最大程度的减量化,处理速度快,回收能量。但处理成本过高,产生二噁英、呋喃、重金属烟雾等大量有害物质。污泥的建材利用消纳量大,市场前景较好,但必须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给予有效控制。土地利用被认为是我国当前最有价值的污泥处置方式。污泥中的有机物、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含量高于农用厩肥。污泥中的有机质可明显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容重下降,孔隙增多,通气性透水性改善,田间持水能力提高;还可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改善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提供更多的物质交换和吸附的活性位点,提高土壤保肥性;又可以使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增加,代谢强度提高,从而改变土壤的生物学性状,有利于植物生长。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缓解农村资源缺乏,土地状态持续恶化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污泥的土地利用 是最可行的、最为现实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处置方法。
污泥只有达到有关标准才能进行土地利用。污泥堆肥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将污泥中的寄生虫卵、病源菌、杂草种子等杀灭;将污泥中的有机物由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的并具有土壤特征的腐殖质;对污泥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经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高温分解消化以及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矿化钝化等作用得到消除和下降,从而对环境特别是对土壤环境不再构成危害。
传统堆肥一般是利用堆肥物料中的土著微生物,存在发酵时间长(22天以上),发酵温度低(50~70℃)、腐熟程度低、臭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可通过在堆肥中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以提高堆肥效率和产品质量。如添加HSP菌剂、VT菌剂、EM菌剂,或添加多种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固氮菌、霉菌等组合制备的堆肥复合菌剂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堆肥效率和产品质量。但它们大多为中温菌,所产生的活性成分在50~70℃堆肥高温期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失去活性,因此大大降低了接种剂的功能。
目前还未见具有分泌特殊生物质酶的耐高温地衣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剂用于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及处理后的产物用于土地利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6株各自具有分泌特殊生物质酶的地衣芽孢杆菌的复合菌剂及其在超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处理城市生活污泥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经超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泥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地绿源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大地绿源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4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布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粗细联输送系统的新型滑车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