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气凝胶及气凝胶型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2998.1 | 申请日: | 2016-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金承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承黎 |
主分类号: | C01B33/16 | 分类号: | C01B33/16;C04B38/08;C04B35/14;C04B35/624;C04B35/622;C01G25/00;C04B35/49;C01G53/04;C04B3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凝胶 多孔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凝胶和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气凝胶及气凝胶型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陶瓷又被称为微孔陶瓷、泡沫陶瓷,具有三维立体网络骨架结构,于1978年首先在美国研制成功的。按孔径大小多孔陶瓷可分为:微孔陶瓷(孔径小于2nm)、介孔陶瓷(孔径介于2~50nm)和大孔陶瓷(孔径大于50nm)。多孔陶瓷首要特征是其多孔特性,制备的关键和难点是形成多孔结构。根据使用目的和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同,近年逐渐开发出许多不同的制备技术。其中应用比较成功,研究比较活跃的有:添加造孔剂工艺,颗粒堆积成型工艺,发泡工艺,有机泡沫浸渍工艺,溶胶凝胶工艺等传统制备工艺及孔梯度制备方法、离子交换法等新制备工艺。
溶胶凝胶法主要用来制备微孔陶瓷材料,特别是微孔陶瓷薄膜。这种方法一般采用无机盐或醇盐作先驱体,先驱体水解得到溶胶,再在多孔载体上凝结成由MOM键构成的无机聚合物凝胶膜。溶胶凝胶工艺可以制备孔径在纳米级、气孔分布均匀的多孔陶瓷薄膜,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可以方便地得到多种组成地复合膜,因此正成为无机分离膜制备领域工艺中最活跃地研究领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奚红霞等采用异丙醇铝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出稳定性好、无针孔、无缺陷的Al2O3中孔膜,最小孔径可达8nm。樊栓狮等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出3nm孔径的二氧化硅陶瓷膜。
为制备大孔陶瓷,专利CN2009100718459公布了一种陶瓷气凝胶及通过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陶瓷气凝胶的方法,将羟甲基丙烯酰胺、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等有机单体和聚(乙烯基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等交联剂溶于溶剂,再加入陶瓷粉体和分散剂,调节pH值,混匀后得到悬浮液,然后向悬浮液中加入引发剂后搅拌均匀,在浇注模具型腔中进行交联固化,之后经过干燥、排胶、烧结制得陶瓷气凝胶。所得陶瓷气凝胶陶瓷气凝胶气孔率为50%~80%,孔径为微米级,最可几孔径在3μm以下。但是该专利方法中含有较多机物质,其排除机理为受热氧化或分解排除体外,形成孔洞,就会造成在热处理过程中,大量的有机物分解放出热量和气体,冲击骨架结构。
而孔径在20~50nm的多孔陶瓷,鲜有报道。
气凝胶以纳米量级超微颗粒相互聚集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平均孔洞尺寸为20~50nm,密度可低达0.003g/cm3,气孔隙率高达80~99.8%,比表面积可达1000m2/g,耐热温度可达1300~1800℃,室温导热系数可低达0.013w/(m·k),是迄今为止最轻的固体和绝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但是气凝胶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一般较差,在外力作用下气孔易坍塌破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可以较好地改善气凝胶的力学性能。但是热处理温度一般不超过500℃,如果热处理温度过高,纳米级孔洞将会发生坍塌而导致气凝胶完全致密化。因此造成气凝胶的使用温度不高,即使经过热处理,它的使用温度也很难超过1000℃。
为克服原有多孔陶瓷制备技术的不足,以及改善原有气凝胶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特提出本发明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传统气凝胶高温下孔洞塌落,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高温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向溶胶中添加耐高温粉体或晶须,混合均匀制得前驱体;
(2)用酸或碱调节前驱体的PH值,直接形成凝胶,或浸润纤维后形成凝胶;
(3)对凝胶进行老化;
(4)对凝胶进行溶剂置换或改性;
(5)对凝胶进行干燥,获得气凝胶。
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气凝胶型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向溶胶中添加耐高温粉体或晶须,混合均匀制得前驱体;
(2)用酸或碱调节前驱体的PH值,直接形成凝胶,或浸润纤维后形成凝胶;
(3)对凝胶进行老化;
(4)对凝胶进行溶剂置换或改性;
(5)对凝胶进行干燥,获得气凝胶;
(6)对气凝胶进行烧结,获得气凝胶型多孔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承黎,未经金承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2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晶硅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自疏水硅酸盐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