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0494.6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少龙;李桂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7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锂电池 加热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锂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一种汽车用启动锂电池加热技术应用,实验研究表明,锂电池最适宜工作的(充放电)温度为35~45℃,在冬季严寒地区(如-25℃以下温度)使用时,动力锂电池的放电性能、充电接受能力都受低温影响而大大下降。在外界低温影响下汽车用启动锂电池电池单体的温度不在最佳工作范围内,导致无论在充电还是放电都是效率低下。而早晨驻车启动时,若电池组整夜都停在室外则极难在较短时间内启动,上述问题都会影响汽车用启动锂电池在严寒地区点火发动机时的大电流放电驱动能力,甚至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限制了其使用推广的范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系统。
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锂电池的内部温度;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内部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
若是,则控制温控装置对锂电池进行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温控装置对锂电池进行加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温控装置建立可靠的通信连接;
或,与温控装置建立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内部温度是否低于一预设温度阈值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界面上维护一个提示框;
提示锂电池的内部温度低于一预设温度阈值,需对锂电池进行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温控装置对锂电池进行加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内部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
若是,则控制关闭温控装置,以停止对锂电池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装置。
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锂电池的内部温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内部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
加热模块,用于控制温控装置对锂电池进行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与温控装置建立可靠的通信连接;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与温控装置建立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维护模块,用于在界面中维护一个提示框;
提示模块,用于提示锂电池的内部温度低于一预设温度阈值,需对锂电池继续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实时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内部温度是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
停止模块,用于判断若是,则控制关闭温控装置,以停止对锂电池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系统。
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汽车锂电池加热装置、温控装置和加热片;
所述汽车锂电池加热装置用于远程检测锂电池内部温度,并判断锂电池内部温度是否高于或低于预设阀值;
所述汽车锂电池加热装置为一客户端,与所述温控装置通信连接或者电性连接,并连接所述实际加热的加热片。
有益效果:
在电池包内设置温控装置,同时在电池包内部合理设置功率电阻单元或电加热膜材料,BMS(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电池单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使温控装置开始工作,利用电池包本身的电池电量对电池进行加热,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就自动关闭加热。在理想的实验室中实验表明,该加热系统从-25℃加热至设定温度所需时间小于10分钟。可以有效提高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装置的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锂电池加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1:实时检测锂电池的内部温度;
S102: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内部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
S103:若是,则控制温控装置对锂电池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04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