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灵敏度长春新碱分子印迹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88704.8 申请日: 2016-02-17
公开(公告)号: CN105466997A 公开(公告)日: 2016-04-06
发明(设计)人: 徐光武 申请(专利权)人: 徐光武
主分类号: G01N27/48 分类号: G01N27/4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0000 重庆市渝中区中***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灵敏度 长春新碱 分子 印迹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快速检测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高灵敏度长春新碱分子印迹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基于分子印迹特异性识别作用,用于检测药品、生物样品中的长春新碱。

背景技术

长春新碱能抗癌,疗效比长春碱约高10倍,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其他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和乳腺癌也有疗效。与长春花碱(vinblastine)、泛洛洛新及泛洛洗汀等一起含在蔓长春花(Vincamajor)中的生物碱。具有使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在中期停止的作用,这与秋水仙素相似,但其作用比秋水仙素更强。与秋水仙素一样可以与微管蛋白结合而抑制其生物活性,但结合部位不同。另外它与秋水仙素不同的是对微管蛋白以外的蛋白质如肌动蛋白及10纳米细丝蛋白等也起作用。在临床医学上作为抗癌剂之一而被应用,特别是对造血器官的肿瘤比较有效。长春碱硫酸盐可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对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急性白血病(VP,VDLP方案中的V为长春新碱,D为柔红霉素,L为门冬酰胺酶,P为泼尼松)、乳腺癌、肾母细胞瘤、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也有一定疗效。长春新碱是一种双吲哚型生物碱。分子式C46H56N4O10,分子量为824.96。存在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甲醇中重结晶时为针状结晶。熔点211~216℃。由于夹竹桃科植物除了长春新碱以外还含有其它多种组分,如长春碱、次长春碱,而它们的性质相似,导致长春新碱提取分离、测定的困难,因此,找到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使用的检测长春新碱的方法十分重要。传统检测长春新碱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法,色谱法的准确度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仪器比较贵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也限制了其应用。分子印迹技术是当前开发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高选择性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一个高度交联的刚性高分子,除去模板分子后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网络结构中留下具有结合能力的识别位点,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高选择识别性能的一种技术。这项技术以其构效预定性和特异识别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功用于固相萃取或微固相萃取,亲和色谱或毛细管电泳及传感器等领域。依据此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保护及生命科学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功能分子以适当方式修饰到电极上,制备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有一定使用寿命可再生的电化学传感器成为分析科学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但是传统的印迹方法所制备的印迹膜厚度难以控制,高交联度使得电子传递速度和响应慢、检测下限高而且再生和可逆性差,影响分子印迹技术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因此,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简便、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经济使用的检测方法,对研究人员、生产企业、质控人员、进出口商检、政府管理部门等的迫切需要的,对食品、药品、环境安全中的长春新碱含量准确定量测定十分必要,对于长春新碱生产和药理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分子印迹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检测高灵敏度长春新碱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以长春新碱为模板,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石墨烯及纳米金粒子之间的电化学作用而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器。

所用仪器:

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实验采用三电极体系: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SCE),玻碳电极(GCE)为工作电极;KQ-250E型超声波清洗器(坤峰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所用试剂:

石墨烯;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衣康酸,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氯金酸;长春新碱;丙烯酸甲酯;过硫酸铵,磷酸缓冲溶液。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灵敏度长春新碱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1:在反应器中,按如下组成质量百分浓度加入,浓硫酸:50~60%,石墨烯:3~8%,高锰酸钾:1.0~5%,超声分散20~30min,再加入32~42%去离子水,各组分含量之和为百分之百,温度升至65±2℃搅拌反应8~10h,冷却至室温,过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滤液为中性,真空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光武,未经徐光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8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