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6231.8 | 申请日: | 2016-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5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源天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8 | 分类号: | E01B9/68;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侧倾变 刚度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支承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建设里程越来越多,支承轨道的垫板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以减小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和噪音,而现有技术中的轨道垫板,要么弹性性能差,减振降噪的效果不理想,要么价格昂贵,造价过高,因此轨道垫板亟待进一步提高其弹性性能的同时降低减振支承的造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振效果好、成本低、以及使用耐久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包括:底盆、橡胶板体、衬板体以及垫板体,其中,所述橡胶板体设在所述底盆内侧底部,所述衬板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橡胶板体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衬板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垫板体的下表面接触连接;
其中,所述橡胶板体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沿着表面的预定方向上设有多个凹槽。
还包括:减摩导向板体,所述减摩导向板体与所述衬板体侧壁嵌合,并与所述底盆的内侧壁接触连接。
所述底盆侧壁和所述减摩导向板体之间设有不锈钢板体,所述底盆的侧壁上部分距离底盆口一定距离设有一个台阶,所述不锈钢板体设在该台阶上,并与所述底盆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衬板体的侧壁上设有朝向侧边的凹槽,所述减摩导向板体与所述凹槽嵌合,将所述减摩导向板体与所述衬板体连接。
所述凹槽在所述橡胶板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呈圆环状或非圆环状分布。
所述橡胶板体的上表面的凹槽与所述橡胶板体下表面的凹槽位置相交错分布,以使所述橡胶板体具有一定的支承强度。
所述底盆内部底面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与所述凹槽连通,当所述橡胶板体被压缩时,所述橡胶板体凹槽内的空气可以沿着所述凹槽和所述排气槽排出,使橡胶板体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所述排气槽吸气帮助橡胶板体恢复初始支承状态。
所述排气槽的方向为沿着所述底盆的中心向所述底盆的侧壁呈放射状。
所述排气槽的数量至少为1个。
所述底盆的底部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的橡胶板体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上均设有凹槽,该凹槽的设计为橡胶板体的压缩变形提供空间,增加橡胶板体的弹性性能;本发明的减振支承的衬板体一方面将作用在垫板体上的荷载均匀传递给橡胶板体,同时衬板体在底盆的侧向约束下还起到垂直导向作用,防止橡胶板体发生侧倾;本发明的衬板体和底盆将橡胶板体封闭在内部空间中,避免了橡胶板体暴露在空气中受到紫外线直接照射和不良气候条件的直接侵蚀,延长了橡胶板体和减振支承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的橡胶板体的变形刚度为非线性,橡胶板体的变形刚度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有利于减小车辆对轨道的冲击和控制轨道的变形;本发明的减振支承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的Ⅰ-Ⅰ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的1/4平面图、1/4Ⅲ-Ⅲ剖面图和1/2Ⅱ-Ⅱ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的Ⅳ-Ⅳ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的Ⅴ-Ⅴ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的1/4平面、1/4Ⅶ-Ⅶ剖面和1/2Ⅵ-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无侧倾变刚度减振支承,其包括:底盆6,该底盆6具有一朝向上的开口,内部具有长方体形或者圆柱体形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部从下往上依次容纳有橡胶板体5、衬板体2、垫板体1、不锈钢板体4以及减摩导向板体3,橡胶板体5用来维持一定的支撑强度并保持较好的弹性性能。本发明的减振支承结构的结构组成简单、制造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源天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源天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6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