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2416.1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6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欣;郑伟伟;汪杰;何心良;余安明;潘鑫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2B21/06 | 分类号: | F22B21/06;F22B31/00;F22B31/08;F23L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007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自然 循环 冷凝 锅炉 节能 | ||
1.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能器通过烟气挡板分隔为位于上部的空气加热室和位于下部的烟气冷却室,所述烟气冷却室设有烟气排放口和烟气回收口,所述空气加热室设有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所述节能器的中心设有竖直贯穿所述烟气挡板的换热器;
所述烟气冷却室内设有位于所述烟气回收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非冷凝受热面,以及位于所述烟气排放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冷凝受热面,所述冷凝受热面,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非冷凝受热面的温度是逐级升高的,
所述冷凝受热面包括第一底部集箱,中间集箱和顶部集箱,所述非冷凝受热面包括第一集箱和第二集箱,所述第一集箱位于所述第二集箱的上方,所述第一底部集箱外接水泵,并连通所述中间集箱,所述中间集箱连通所述顶部集箱,所述顶部集箱连通所述第二集箱,所述第二集箱连通所述第一集箱,所述第一集箱连通该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的锅炉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挡板的中心为梳形板,所述换热器包括若干竖直贯穿所述梳形板的重力型换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集箱和所述中间集箱之间,设有若干层水平的第一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每层所述第一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均包括相同数量且平行排列的冷凝环向翅片管,所述第一底部集箱与最底端的所述第一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任意相邻两层所述第一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所述中间集箱与最顶端的所述第一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均通过与任意一层所述第一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中冷凝环向翅片管数量相等的冷凝弯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受热面还包括第二底部集箱,所述第二底部集箱和所述中间集箱之间,设有若干层水平的第二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每层所述第二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均包括数量相等,且平行排列的冷凝环向翅片管,所述第二底部集箱与最底端的所述第二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任意相邻两层所述第二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所述中间集箱与最顶端的所述第二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均通过与任意一层所述第二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中冷凝环向翅片管数量相等的冷凝弯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集箱和所述中间集箱之间的各所述第一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所述第二底部集箱和所述中间集箱之间的各所述第二下冷凝环向翅片管层,均是错层布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集箱和所述顶部集箱之间,设有若干层水平的上冷凝环向翅片管层,每层所述上冷凝环向翅片管层均包括数量相等且平行排列的冷凝环向翅片管,所述中间集箱与最底端的所述上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任意相邻两层所述上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所述顶部集箱与最顶端的所述上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均通过与任意一层所述上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中冷凝环向翅片管数量相等的冷凝弯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集箱和所述顶部集箱之间的各所述上冷凝环向翅片管层是错层布置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箱和所述第一集箱之间,设有若干层非冷凝环向翅片管层,每层所述非冷凝环向翅片管层均包括数量相等且平行排列的非冷凝环向翅片管,所述第二集箱与最底端的所述非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任意相邻两层所述非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所述第一集箱与最顶端的所述非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之间均通过与任意一层所述非冷凝环向翅片管层中非冷凝环向翅片管数量相等的非冷凝弯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立式自然循环冷凝锅炉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箱和所述第二集箱之间的各所述非冷凝环向翅片管层是错层布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未经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24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