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接缝处抗沉降防水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2102.1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5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润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综合 接缝 沉降 防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管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接缝处抗沉降防水构造。
技术背景
综合管廊在市政道路下建造一个地下管廊,将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市政管线汇聚并集中铺设纳入其中,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投料口等设施,统一建设管理,省去管线自身独立的构筑物和土方开挖,可以有效集约化的利用空间资源。其优点为:一次开挖,集中施工,避免了同一路段重复开挖;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不同形式的地下综合管廊,其断面形式、容纳管线种类、造价、维修及管理均有所不同。目前,已建成或正建设部分地下综合管廊,绝大部分采用现浇式和在工厂里采用离心或振捣浇筑成一个整体运送到施工现场。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很大的不足:现场浇筑箱涵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受天气、现场条件影响大,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施工质量也不稳定,成本高,同时对土壤造成污染;工厂化生产的整体箱涵,管廊成型时间长,工艺步骤繁琐,施工成本高,运输、吊装困难,尤其是大型的箱涵,生产设备和吊装设备投入巨大,而超大规格的箱涵难有生产设备也无法制造。
现有片状装配式管廊施工优点是:制造简单,片状构件运输,吊装方便,工厂化生产,质量可控,综合成本低,相对于混凝土板状构件组装施工周期可大大提前,且基本不影响道路通行,适用范围广,经济环保。由于采用装配式结构,箱涵的规格尺寸可以制造到超大尺寸,不再受限于制造和运输等外部条件,解决了现有现浇、整体预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是片状安装,当管廊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以及管廊其他原因造成的变形时管廊接缝处容易漏水而影响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装配式管廊施工接缝处防水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装配式管廊的所有接缝处设置了散状防水材料进行防水,解决了管廊沉降变形而造成的漏水难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综合管廊接缝处抗沉降防水构造,包括相邻两节管廊的底板垫层处预留凹槽,底板安装之前凹槽内装满散状防水颗粒或防水粉末,立板与顶板、顶板与顶板、立板与立板、立板与底板之间接缝处槽形板安装并灌注满散状防水颗粒或者防水粉末。
其中所述的相邻的两节管廊底板垫层处预留凹槽的中心线沿着管廊横向并和相邻管廊承插口对缝中心线吻合,凹槽的宽度2~50cm、深度为2~10cm、长度比管廊宽度长5~50cm。
其中所述的立板与顶板、顶板与顶板、立板与立板、立板与底板之间接缝处槽形板为:工程塑料、PVC、UPVC,环氧树脂、聚氨酯、聚苯乙烯、钢板、铁皮、镀锌铁皮、纤维制品等材料制作而成,槽形板的规格为:宽度2~50cm、深度为2~10cm,长度为1~600cm。
其中所述的立板与顶板接缝处槽形板安装为立式水平安装,双侧固定,上面间断敞口留作灌注防水材料口。
其中所述的顶板与顶板接缝处槽形板安装为水平安装,单侧固定,上面间断敞口留作灌注防水材料口。
其中所述的立板与底板接缝处槽形板安装为立式水平安装,双侧固定,上面间断敞口留作灌注防水材料口。
其中所述的立板与立板接缝处槽形板安装为水平垂直安装,单侧固定,上端敞口留作灌注防水材料口。
其中所述的灌注满散状防水颗粒或者防水粉末为现有技术能够生产的所有颗粒状、粉状的有机、无机普通材料或者高分子材料等防水材料,以上材料包括天然形成和人工合成的,人工表面改性的,防水颗粒或粉末状可以是天然的或经过加工而成的。
图1为垫层预留凹槽施工图。
图2为垫层预留槽和管廊后位置图。
图3为垫层凹槽填注防水材料后图。
图4为管廊接缝防水装置安装后侧视图。
图5为管廊接缝防水装置安装后俯视图。
图6为管廊接缝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润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润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2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