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法制备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9713.0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蓉;王黎晴;吕梦妮;付欣;许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3 | 分类号: | H01M4/583;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王奇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法制 掺杂 石墨 烯锂硫 电池 正极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波法制备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正在取代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已成解决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二次电池是新能源领域中储能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铬电池、镍氢电池、锂二次电池等。其中锂二次电池由于其比能量高、充电效率高、温度特性良好、自放电低、充电热效应小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成为新能源的研究热点。
但传统锂离子电池(LIB)由于能量密度很难突破300Wh/kg,限制了其在混合动力交通工具(PHEV)及纯电动交通工具(PEV)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大型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以单质硫作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的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可达2800Wh/L)。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锂硫电池能够实现其3~5倍的能量密度,因而备受关注。由于单质硫密度轻、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所以锂硫电池不仅能量密度高而且成本低、材料来源充足。但是由于活性物质单质硫的绝缘性,使得单质硫必须与电子导体相复合,制备成导电剂/硫复合结构,来增加正极对电子和离子的传导性。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二维蜂窝状新型碳材料。与其他碳材料相比,石墨烯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为优异的导电性能。因此,可以将石墨烯与硫复合,有效地提高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由于石墨烯是片层状的二维结构,对于硫的束缚性不佳,因此电池初始容量虽然高但是衰减较快。对石墨烯掺杂,即对石墨烯进行化学,当石墨烯片层上的C原子被与其电负性相近的杂原子(如N或S原子)取代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有效的调控。
目前,制备掺杂石墨烯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沉积法、水热法、高温热解法、回流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反应时间长、温度高、能耗大、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实际规模化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波法制备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反应时间长、温度高、能耗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波法制备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利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
2)将步骤1)所得的氧化石墨与硫脲按照质量比1:1~6进行球磨混合,球磨时间为0.5~1小时;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置于小烧杯中,然后将小烧杯放入盛有活性碳的大烧杯中,在氮气气氛下置于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微波加热,得到N,S共掺杂石墨烯;
4)将步骤3)所得N,S共掺杂石墨烯分散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中,硫代硫酸钠水溶液的浓度为15~45g/L,使N,S共掺杂石墨烯在硫代硫酸钠溶液中的浓度为8.3~25g/L;用盐酸进行化学沉积法覆硫,盐酸浓度为1M;然后进行抽滤、洗涤后,将产物在45~60℃烘干20~30小时;
5)将步骤4)所得产物进行热处理,得到N,S共掺杂石墨烯/硫正极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要从加热方式上对传统制备掺杂石墨烯材料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微波加热不同于传统加热,微波加热时,碳材料吸收微波,微波能量通过转化为热能,在这个过程中,热从材料内部产生而不是从外部吸收热源,自身整体同时升温,热能利用率高,材料整体温度梯度很小。本发明方法快速高效,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行性高,所制备的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其中横坐标为衍射角(2θ),单位为度,纵坐标为衍射强度,单位为cps;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在室温0.1C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其中横坐标为放电比容量,单位为mAh/g,纵坐标为电压,单位为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天然石墨经氧化插层处理后,层间距增大,用微波加热后,层间的官能团和硫脲分解成气体,含氧官能团的脱去提供活性位点,硫脲分解产物接触这些活性位点形成化学键,杂原子嵌入到石墨烯晶格中,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本发明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利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Hummers法是现有公开的方法,在此不再细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9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