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标准PCIe3.0接口测试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7603.0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廖祺;张柯柯;龚艳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B17/15;H04B17/2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标准 pcie3 接口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完整性验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标准PCIe接口测试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通用的是X1、X4、X8、X16宽度的标准PCIe3.0接口。并且,PCIe协会对主板上标准PCIe3.0接口的引脚定义和测试流程及测试规范有严格要求。同时,标准PCIe3.0插卡制作和验证都同样需要满足PCIe协会的要求。这样的话,就能够保证任意一张标准的PCIe3.0插卡插在任何一块主板的标准PCIe3.0接口上都能正常使用。
然而PCIe协会并没有对非标准的PCIe3.0接口做出明确引脚定义,而且各个公司在主板设计的过程中,即使是相同型号的非标准PCIe3.0接口都可能有不同的引脚定义。所以,并非任意一张非标准PCIe3.0插卡都能在任意主板上的非标准PCIe3.0接口上使用。非标准PCIe3.0插卡在制卡时,会根据主板的设计专门设计插卡。因此,没有一套完整的信号验证方案来规范主板上非标准PCIe3.0接口测试流程。对于非标准的PCIe3.0插卡,同样没有一套完整的信号验证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标准PCIe3.0接口测试方法与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非标准PCIe3.0接口的测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标准PCIe3.0接口测试方法,包括:
分别对待测主板PCIe3.0接口进行发射性能测试和接收性能测试;
当所述发射性能测试与所述接收性能测试均通过时,确定所述待测主板PCIe3.0接口通过测试;
对待测主板PCIe3.0接口进行发射性能测试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主板PCIe3.0接口的存储波形;
根据所述存储波形分析发射信号和参考时钟信号,得到眼图;
根据所述眼图判断是否通过发射性能测试;
对待测主板PCIe3.0接口进行接收性能测试包括:
令CPU进入Loopback模式;
向所述CPU的接收信号中加入预设抖动信号;
获取所述CPU的发射端的发射信号;
根据所述CPU的发射信号与所述CPU的接收信号计算误码率,判断所述误码率是否小于预设误码率阈值,如果是则确定通过接收性能测试。
优选地,确定所述待测主板PCIe3.0接口通过测试后还包括:
对非标准PCIe3.0插卡进行测试。
优选地,对非标准PCIe3.0插卡进行测试包括:
获取非标准测试夹具的S参数与所述非标准PCIe3.0插卡的S参数;
判断所述非标准PCIe3.0插卡的S参数是否大于所述非标准测试夹具的S参数,如果是,则确定所述非标准PCIe3.0插卡通过测试。
优选地,所述S参数包括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标准PCIe3.0接口测试系统,包括:
主板测试模块,用于分别对待测主板PCIe3.0接口进行发射性能测试和接收性能测试;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发射性能测试与所述接收性能测试均通过时,确定所述待测主板PCIe3.0接口通过测试;
所述主板测试模块包括发射性能测试子模块和接收性能测试子模块;
所述发射性能测试子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待测主板PCIe3.0接口的存储波形;
根据所述存储波形分析发射信号和参考时钟信号,得到眼图;
根据所述眼图判断是否通过发射性能测试;
所述接收性能测试子模块用于:
令CPU进入Loopback模式;
向所述CPU的接收信号中加入预设抖动信号;
获取所述CPU的发射端的发射信号;
根据所述CPU的发射信号与所述CPU的接收信号计算误码率,判断所述误码率是否小于预设误码率阈值,如果是则确定通过接收性能测试。
优选地,所述非标准PCIe3.0接口测试系统还包括:
插卡测试模块,用于对非标准PCIe3.0插卡进行测试。
优选地,所述插卡测试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非标准测试夹具的S参数与所述非标准PCIe3.0插卡的S参数;
判断所述非标准PCIe3.0插卡的S参数是否大于所述非标准测试夹具的S参数,如果是,则确定所述非标准PCIe3.0插卡通过测试。
优选地,所述S参数包括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6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家庭整合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HTTP的磁阵性能监控预警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