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外科专用备皮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6302.6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4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雷 |
主分类号: | A61B90/80 | 分类号: | A61B90/8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199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外科 专用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神经外科专用备皮器械。
背景技术
备皮是指在手术的相应部位剃除毛发并进行体表清洁的手术准备,是对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前进行手术区域清洁的工作,可不仅仅是清除体毛那么简单,还包括皮肤的清洗,有时术前还要做皮肤碘伏擦洗等,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整合的装置使医护人员方便操作,导致医护人员操作十分的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消毒均匀,能够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的神经外科专用备皮器械。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神经外科专用备皮器械,包括容器,设置在容器上的加液口,压力器和软管,所述容器内设有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加液口和压力器连通,软管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前部、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中部和设置在容器外部的后部,软管中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位于软管的中部和前部之间,软管后部上设有可移动的把持部,以及在软管后部的端部上设有喷头。
采用了上述方案,第一腔室用于存放消毒液,第二腔室用于放置软管,为了方便医务人员使用,一般软管都很长,便于医务人员抽出使用,以及存放,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软管,不使用时就不会外露而被损坏;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隔离,有效地防止第一腔室内的消毒液被污染或氧化;连接块用于将软管前部固定在第一腔室内,放置软管前部进入第二腔室或软管中部进入第一腔室,这样有效地保证了第一腔室干净无污染;医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管上的把持部进行工作,对于难以消毒的部位调整喷头的长度即可,方便医务人员在最佳状态工作,消毒均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能够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
所述把持部包括套设在软管上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紧轮,壳体上设有与软管相适应的连接孔以及用于安装压紧轮的连接槽,位于连接孔两侧的壳体内壁上设有倾斜的槽孔,压紧轮的两侧设有连接在槽孔内的转轴。
所述槽孔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有公条形纹路,转轴的表面设有母条形纹路,转轴和槽孔相互啮合。
所述壳体下表面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位于软管下方的压紧块,该压紧块的两端与壳体内壁通过弹簧相连,压紧块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的台阶。
所述软管下表面上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下表面上设有与压紧块上表面相适应的台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把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把持部中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把持部中压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软管和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容器,2为加液口,3为压力器,4为软管,5为连接块,6为把持部,7为安装孔,8为压紧块,9为弹簧,10为台阶,11为第一腔室,12为第二腔室,41为前部,42为中部,43为后部,44为定位板,61为壳体,62为槽孔,63为连接槽,64为转轴,65为公条形纹路,66为母条形纹路,67为压紧轮,68为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神经外科专用备皮器械,包括容器1,设置在容器1上的加液口2,压力器3和软管4,所述容器1内设有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与加液口2和压力器3连通,软管4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11内前部41、设置在第二腔室12内的中部42和设置在容器1外部的后部43,软管中部42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位于软管的中部42和前部41之间,软管后部43上设有可移动的把持部6,以及在软管后部的端部上设有喷头7。
把持部6包括套设在软管4上的壳体61以及设置在壳体61内的压紧轮67,壳体61上设有与软管4相适应的连接孔68以及用于安装压紧轮67的连接槽63,位于连接孔68两侧的壳体61内壁上设有倾斜的槽孔62,压紧轮67的两侧设有连接在槽孔62内的转轴64,优点是压紧轮通过转轴在槽孔内转动可以沿槽孔移动,由于槽孔是倾斜的,所以在压紧轮从高处往低处移动时,会慢慢的挤压软管,从而软管该处的管径变小,软管内介质流速激增,从而介质能够从喷头处喷向较远的地方,即消毒范围变大,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工作。
槽孔6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有公条形纹路65,转轴64的表面设有母条形纹路66,转轴和槽孔相互啮合,优点是槽孔和转轴通过公条形纹路和母条形纹路相互限位,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压紧轮能够定位在某一处,不会下滑。
壳体61下表面上设有安装孔7,安装孔7内设有位于软管4下方的压紧块8,该压紧块8的两端与壳体61内壁通过弹簧9相连,压紧块8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的台阶10,软管4下表面上设有定位板44,定位板44下表面上设有与压紧块上表面相适应的台阶10,优点是把持部可以在软管上任意滑动,当置于合适的位置时,只需握紧把持部,这样压紧块就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上移,压紧块的台阶和定位板的台阶相互啮合,将把持部锁死定位;而当再次调整把持部的位置时,只需松开手即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雷,未经刘春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6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分体式锐器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