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用的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6037.1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朋;张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元旭环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23114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性能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用的高性能减水 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发展,混凝土和水泥作为 人工构筑物重要材料的使用量日益增加。为了实现节约型社会建设和满足不断 出现的一些大型、特大型工程的施工、强度等需求,对商品混凝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为了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能,满足各种工程的需要,需要在新拌 混凝土中添加不同功能的减水剂。
目前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多样,品质不一,加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波 动大、性能变化快,造成了该类减水剂在实际应用中与原材料不相适应的问题, 尤其表现为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快、泌水离析现象严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减水剂存在的和易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凝土用的 高性能减水剂,该产品无毒无污染,不含甲醛,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增加混凝 土的坍落度保持能力,并且减水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用的高性能减水剂,包括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
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32-40%、引发剂25-30%、A料0.508-0.912%、B料 4.88-5.3%与底水25-35%;其中,A料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与维生素C组成, B料由马来酸酐、链转移剂和水组成。
进一步,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算,丙烯酸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2-0.4%,丙烯酸 羟乙酯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3-0.5%,维生素C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008-0.012%。
进一步,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算,马来酸酐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04-0.06%,链 转移剂占减水剂总质量的1.4-1.6%,水占减水剂总质量的3.44-3.64%。
进一步,所述链转移剂为巯基丙酸。
进一步,所述引发剂为双氧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用的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1)反应釜中进一部分底水,然后启动搅拌投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升 温至20-25℃,待完全溶解后,缓慢向反应釜中加入引发剂,继续搅拌5-10分钟;
2)然后向反应釜中分别滴加A料与B料,A料的滴加时间2.0-2.5小时, B料的滴加时间2.5-3.0小时,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釜中的温度在45℃以下;
3)待滴加完毕后,在30-45℃保温1.5-2.0小时,然后将余下底水补齐即可。
进一步,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算,丙烯酸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2-0.4%,丙烯酸 羟乙酯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3-0.5%,维生素C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008-0.012%; 所述A料制备方法为将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与维生素C混合均匀即可。
进一步,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算,马来酸酐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04-0.06%,链 转移剂占减水剂总质量的1.4-1.6%,水占减水剂总质量的3.44-3.64%;所述B 料制备方法为将马来酸酐、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链转移剂为巯基丙酸。
进一步,所述引发剂为双氧水。
本发明的混凝土用的高性能减水剂无毒无污染,不含甲醛,对环境安全等 优点,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能力,并且减水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混凝土用的高性能减水剂,包括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数计算的组分:
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35%、双氧水27%、A料0.71%、B料5.09%与底水 32.2%;其中,A料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与维生素C组成,丙烯酸占减水剂 总质量的0.3%,丙烯酸羟乙酯占减水剂总质量的0.4%,维生素C占减水剂总质 量的0.01%。B料由马来酸酐、巯基丙酸和水组成,马来酸酐占减水剂总质量的 0.05%,巯基丙酸占减水剂总质量的1.5%,水占减水剂总质量的3.54%。
一种混凝土用的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反应釜中进28%底水,然后启动搅拌投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升温 至25℃,待完全溶解后,缓慢向反应釜中加入双氧水,继续搅拌10分钟;
2)然后向反应釜中分别滴加A料与B料,A料的滴加时间2.0小时,B 料的滴加时间3.0小时,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釜中的温度在4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元旭环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元旭环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6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