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脱除剂及利用其脱除鱼类产品中重金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3166.5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4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劲松;钱植龙;杨忠明;万梅梅;马培元;杨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华文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A23L17/00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脱除 利用 鱼类 产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产品,特别是涉及重金属脱除剂及利用其脱除鱼类产品中重金属 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废弃物和工业“三废”的排放日益增多,含有 各种化学毒物的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重金属污染物不断累积并在鱼体内富集,最 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如何脱除鱼类产品中的重金属成为世界各 国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脱除鱼类产品中重金属的方法有:采用非食品添加剂对鱼类产品进行处 理,但是处理效果不好,且给鱼类产品带来了二次污染,这些非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同样会 对人体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对人体无害的 重金属脱除剂。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重金属脱除剂脱除鱼类产品中重金属的方法。
一种重金属脱除剂,以质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葡萄糖酸钠25~30份;
乙酸钠25~30份;
柠檬酸钠25~30份;
碳酸钠5~10份。
一种利用上述重金属脱除剂脱除鱼类产品中重金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25~30质量份的葡萄糖酸钠、25~30质量份的乙酸钠、25~30质量份的柠檬酸钠和5~10 质量份的碳酸钠混合,得到重金属脱除剂;
将所述重金属脱除剂溶于水中,得到浸泡液;
将鱼类产品放入所述浸泡液中浸泡12~14小时,取出沥干水分,得到处理后的鱼类产 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浸泡液中重金属脱除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1.5:100~ 1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类产品与所述浸泡液中水的质量比为1~1.2:5~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金属为镉、铅、砷、汞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重金属脱除剂由葡萄糖酸钠、乙酸钠、柠檬酸钠和碳酸钠组成,均是安全天然 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
此外,将重金属脱除剂制成浸泡液,将鱼类产品放入其中浸泡,就能将鱼体上50% 以上的重金属脱除,简单、高效,且不会影响鱼体的肉感和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 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 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 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种重金属脱除剂,由25~30质量份的葡萄糖酸钠、25~30质量份的乙酸钠、25~30 质量份的柠檬酸钠和5~10质量份的碳酸钠组成。
该重金属脱除剂中葡萄糖酸钠、乙酸钠、柠檬酸钠、碳酸钠均为安全天然的食品添 加剂,对人体无害。
一种利用上述重金属脱除剂脱除鱼类产品中重金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将25~30质量份的葡萄糖酸钠、25~30质量份的乙酸钠、25~30质量份的柠檬酸钠 和5~10质量份的碳酸钠混合,得到重金属脱除剂。
S120、将上述重金属脱除剂溶于水中,得到浸泡液。
其中,浸泡液中重金属脱除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1.5:100~120。
优选的,浸泡液中重金属脱除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可以理解,浸泡中中重金属脱除剂浓度的高低可以根据鱼体上重金属的含量来调 配,浸泡液中重金属脱除剂浓度的高低将是脱除重金属的重要指标,当浓度高时可以脱除 的重金属也越多,当浓度低时脱除的重金属越少。
S130、将鱼类产品放入上述浸泡液中浸泡12~14小时,取出沥干水分,得到处理后 的鱼类产品。
其中,鱼类产品与浸泡液中水的质量比为1~1.2:5~8。
优选的,鱼类产品与浸泡液中水的质量比为1: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浸泡是将鱼类产品完全浸没在浸泡液中,鱼类产品与浸泡液 中水的质量比越大则脱除效果越小,质量比越小则脱除效果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华文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华文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3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