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610070688.X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6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韩功篑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功篑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6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椎 刺针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医疗辅助器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是神经内科临床常用操作之一,主要用于脑脊液压力测定,抽取脑脊液,向蛛网膜下腔注入药物,脑脊液造影等。腰椎穿刺所用器具为腰椎穿刺针,目前常用腰椎穿刺针包括中空的针头、针座和针芯,针头尾接针座。穿刺前,先将针芯插入针头的针头空腔内,当针头连同针芯进入人体后,为了判断针头是否进入椎管,需将针芯从针头空腔内拔出,观察脑脊液是否从针头空腔内流出,如有脑脊液流出,说明腰椎穿刺成功,再接测压管进行脑脊液压力测定。通过针座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上述腰椎穿刺针虽然结构简单,但也存在如下不足:为了判断针头是否插入椎管,需将针芯从针头空腔内拔出,观察脑脊液是否从针头空腔内流出,如果脑脊液未流出,重新将针芯插入针头的针头空腔内,再重新穿刺操作,因此,该穿刺针缺乏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的直观可视性,针芯不断地插拔操作,延长了穿刺操作时间,况且将针芯重新插入直径较小的针头空腔,操作上也相对麻烦;抽出针芯后连接测压管,易损失部分脑脊液,造成测压不准确;当颅内压较高时,一旦穿刺成功,将针芯从针头空腔拔出时,会造成脑脊液喷出,易诱发脑疝形成而危及生命;当需要采取脑脊液时,需要将针芯从针头空腔拔出,此时的脑脊液的流量很难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直接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脑脊液的流量可精确控制,测压准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套式腰椎穿刺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包括圆筒状的带有内腔的针头1、带有通管腔201的手柄2、套针3,所述针头1一端带有尖锐的头部101,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针头1内部设置的中空的套筒102相连通,所述针头1在靠近头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孔103、第二出液孔104,其中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沿针头1的在同一横截面上对称排列且大小相同,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的圆心角均为30°,其沿针头1轴线方向的宽度为4mm,所述手柄2为透明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通管腔201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连接腔202、过渡腔203、限制腔204、功能腔205、尾腔206、后座腔207,所述连接腔202靠近过渡腔203的位置设置有沿通管腔201轴线对称的两个向内的凹陷形成的尺寸相同的观察窗208,所述靠近开口一端的针头1插入连接腔202并相互固接,所述针头1插入连接腔202的距离小于观察窗208背离过渡腔203的一端到连接腔202背离过滤腔203一端的距离,所述针头1的末端与过滤腔203之间形成缓冲腔217,所述连接腔202的内径与针头1的外径相配合,所述过渡腔203的内径与针头1的内径相同,所述限制腔20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升部209、平部210、降部211,所述升部209、平部210、降部211的轴线均与连接腔202轴线相一致,其中升部209为一横放的高为10mm圆台状空腔结构,其小台面一侧与连接腔202连通,大台面一侧与所述平部210相连接,小台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70°,所述平部210的内径与所述升部209大台面内径一致,沿轴线方向的高度为5mm,所述降部211为一横放的高为10mm圆台状空腔结构,其大台面一侧与平部210连通,其小台面一侧与所述功能腔205相连接,其小台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70°,所述升部209外侧的手柄2与平部210外侧的手柄2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功能腔205外侧的手柄2外表面设置有沿通管腔201的轴线对称的内部均设置有与功能腔205相连通的通孔的多功能突台212和取液突台213,所述功能腔205外侧的手柄2背离降部211的一端通过螺纹与尾腔206外侧的手柄2相连接,所述尾腔206外侧的手柄2与后座腔207外部的手柄2固接,所述后座腔207外侧的手柄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方向的止液槽214、放液槽215和沿轴向方向的滑动槽,所述放液槽215靠近尾腔206一侧,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之间的最短距离为4mm,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沿轴向方向的宽度为1mm,所述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的圆心角均为90°,所述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沿周向方向上沿滑动槽对称,所述滑动槽和第一出液孔103的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在针头1横截面的同一条半径上重合,所述滑动槽一端与放液槽215相通接,另一端与止液槽214相通接,所述头部101内部、套筒102远离开口一端设置有半球状中空的寻位腔105和定位腔106,其中寻位腔105半球状的底部与套筒102相连通,定位腔106底部与寻位腔105半球状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定位腔106的底部为圆柱形的腔体、顶部为一个半球状的腔体,其中寻位腔105的内径与套筒102的内径相同,定位腔106的底部的腔体的内径为套筒102内径的1/3,所述套针3与针头1的内腔和通孔腔201相配套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套针3包括中空的通液腔315、与定位腔106配套的定位头307,与寻位腔105配套的寻位头305、与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配套的第一进液孔303和第二进液孔304、与升部209和降部211配套的升面309和降面311,所述升面309和降面311通过过渡弧312相连接,所述降面311靠近功能腔205一侧设置有与功能腔205、尾腔206、后座腔207配套的尾部316,所述尾部316在与所述多功能突台212和取液突台213内通孔配套的多功能孔317和取液孔318,所述多功能孔317与第一进液孔303在轴向方向上相一致,所述尾部316在靠近后座腔307的末端设置有后座313,所述第一进液孔303和第二进液孔304同一轴向位置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孔314,所述第三进液孔314与第一进液孔303之间沿后座腔207到针头1方向观察逆时针方向的夹角为90°,所述后座313为封闭通液腔315末端的内部凹陷的帽状结构,所述后座313的凹陷部分朝向针头1方向,其内壁上设置有滑动卡片319,所述滑动卡片319与所述放液槽215、止液槽214、滑动槽相配套,沿后座腔207到针头1方向观察所述滑动卡片319与第一进液孔303之间在逆时针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多功能突台外壁上设置有与多功能突台外表面的外螺纹相连接压力测量装置;压力测量装置内壁上设有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功篑,未经韩功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腓骨截断后再固定于胫骨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皮肤清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