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烟气冷凝的污染物预处理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9381.8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刚;孙一睿;贾晓琳;李卫东;赵钦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0;B01D53/68;B01D53/58;B01D47/0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烟气 冷凝 污染物 预处理 | ||
一种基于烟气冷凝的污染物预处理塔,包括冷凝管束、碱水积液槽、喷淋装置、碱液循环沉降池、冷凝管束外循环管道、上下集箱等;烟气先后经过烟冷器、电除尘器后进入污染物预处理塔,与冷凝管束内20‑38℃左右的凝结水、锅炉给水或补水发生换热,烟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凝结,酸性气体SO2、Cl2、F2、NOX等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3、H2SO4、HCl、HF等酸性溶液,被碱液循环沉降池所收集;同时,烟气中逃逸的氨气也会与酸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脱除逃逸的氨气;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凝式污染物预处理塔可以预脱除部分污染物,简化脱硫塔结构,减轻脱硫塔压力,大幅度降低烟气流动阻力,从而减少风机电耗,节约能源;且本发明基本不改变原烟气流程,改动幅度小,成本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烟气冷凝的污染物预处理塔。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电厂和燃煤工业过程广泛使用基于煤燃烧的锅炉和炉窑,且燃煤工业过程量大面广,多数处于城市中心或近郊,污染物综合治理难度大,是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火电行业首先提出了达到燃气排放的标准:PM/SO2/NOX分别应达到10/35/50mg/m3,之后又相继提出超低排放目标:PM/SO2/NOX分别达到5/20/35mg/m3且同时使烟气中的SO3/Hg达到5/0.005mg/m3。
由于目前燃煤煤质成分与原设计值偏差很大,且部分锅炉燃用准东煤等高硫煤,致使脱硫装置入口SO2浓度很大程度上超过设计值。为保脱硫系统所排烟气在新煤质条件下达到排放标准,必须对原有脱硫系统进行增容改造或重建。有些电厂采用二级串联式脱硫塔:即将两个圆形单塔串联,分为脱硫前塔和脱硫后塔,前塔烟气出口与后塔的烟气入口联通,且两塔均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喷淋技术,后塔底部通过设有浆液中转泵管道与前塔相连。烟气通过两塔串联布置的脱硫装置需要极大的驱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引风机的阻力。专利CN201210219246设计了一种分段吸收氨法脱硫工艺,含硫烟气在塔内自下而上依次通过喷淋层、填料层、除雾冲洗层等,且喷淋层根据SO2浓度高低设置一层或几层,相应也设置有多层塔板,而每层塔板的阻力可达几百帕。还有脱硫塔设计时采用双向喷淋,或设有槽式分布器、气流分布多孔板、均流环、旋汇耦合装置、持液均匀板、斜板收集器、聚气环等来提高脱硫效率,工艺繁琐,流程复杂。这些设计和改造使得脱硫塔内烟气流动阻力越来越大,风机耗能巨大,甚至会导致动力不足,烟气无法完成脱硫塔内行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烟气冷凝的污染物预处理塔,此塔放置于电除尘器之后,脱硫塔之前,对烟气中SOX、NOX、HCl、HF、粉尘等进行预脱除,以减轻脱硫塔压力减少塔板层数、简化其结构,从而实现降低脱硫塔内烟气流动阻力和风机电耗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9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