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9296.1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1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荣;罗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F3/0481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地形 模型 显示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DEM模型数据,并根据所述DEM模型数据生成第一三维地形模型;
利用所述DEM模型数据计算获得地形相对高度;
获取当前视域对应的观察高度;
根据所述观察高度和所述地形相对高度,计算高度比;
根据所述高度比,调整当前视域对应的空间多边形的采样跨度;所述当前视域对应的采样跨度通过当前视域的高度比和预设的基本高度比计算得到;
依据所述采样跨度采样当前视域内的空间多边形,并根据采样后空间多边形显示第二三维地形模型;
所述根据所述高度比,调整当前视域对应的空间多边形的采样跨度之前,还包括:
根据当前视域内空间多边形数目,判断是否进行采样跨度调整;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当前视域内的空间多边形分布,将当前视域分为多个视域块;
判断所述视域块是否进行采样跨度调整,对需要调整的一个或多个视域块分别进行采样跨度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观察高度和所述地形相对高度,计算高度比包括以下计算公式:
X0=h/Hmax,其中,X0为高度比,h为观察高度,Hmax为地形相对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高度比,调整当前视域对应的空间多边形的采样跨度,包括:
预设基本高度比;
判断所述高度比是否大于所述基本高度比;
如果是,增加所述采样跨度;或者,
如果否,减小所述采样跨度,且最小采样跨度为1。
4.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三维地形模型生成模块,用于获取DEM模型数据,并根据所述DEM模型数据生成第一三维地形模型;
地形相对高度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DEM模型数据计算获得地形相对高度;
观察高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视域对应的观察高度;
高度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观察高度和所述地形相对高度,计算高度比;
采样跨度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高度比,调整当前视域对应的空间多边形的采样跨度;所述当前视域对应的采样跨度通过当前视域的高度比和预设的基本高度比计算得到;
采样显示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采样跨度采样当前视域内的空间多边形,并根据采样后空间多边形显示三维地形模型;
还包括:采样跨度调整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视域内空间多边形数目,判断是否进行采样跨度调整;
还包括:视域分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视域内的空间多边形分布,将当前视域分为多个视域块;
视域块采样跨度管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视域块是否进行采样跨度调整,对需要调整的一个或多个视域块分别进行采样跨度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比计算模块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高度比:
X0=h/Hmax,其中,X0为高度比,h为观察高度,Hmax为地形相对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跨度调整模块还包括:
基本高度比预设模块,用于预设基本高度比;
高度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高度比是否大于所述基本高度比;
采样跨度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高度比判断模块的结果,如果所述高度比大于所述基本高度比,增加所述采样跨度;如果所述高度比小于或等于所述基本高度比,减小采样跨度,且最小采样跨度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92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