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丙烯酸酯胶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8226.4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关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哈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06;C08F222/20;C09J1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水 溶剂 新型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 压敏胶 引发剂 制备 丙烯酸 丙烯酸酯单体 常压反应釜 反应时间短 安全隐患 烘干过程 环境影响 混合物料 燃烧装置 生命财产 混合釜 交联剂 发泡 泡棉 制作 添加剂 配方 安全 补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丙烯酸酯胶水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及引发剂添加进低温常压反应釜实施反应后,在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料添加进混合釜,同时添加补充引发剂、交联剂及其他各类添加剂实施混合,制成新型的丙烯酸酯胶水,所述的丙烯酸酯胶水实现了可以实施涂布制作压敏胶,还可以用来发泡,制作泡棉压敏胶;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完全不存在溶剂,环境影响小,工艺易于控制,反应时间短,无需加配价格昂贵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燃烧装置,由于不存在溶剂,同时排除了烘干过程中由于溶剂和高温存在而带来的安全风险,相对保障了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水,尤其涉及一种丙烯酸酯胶水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而出的丙烯酸酯胶水主要用于制备压敏胶及其他部件粘接。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丙烯酸酯胶水是由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制成,其制备方法为:在反应储罐内通过冷却储罐,带走反应热,可以用来制备压敏胶,也可以用来直接粘接其他部件,但是传统的丙烯酸酯胶水及其制备方法存在下述缺陷:
(1)需要使用溶剂,从而带来环境和能源浪费;
(2)反应时间长,通常一批次完全反应时间在10-24小时不等;
(3)涂布设备需要有溶剂回收或燃烧装置,如直接排放则造成环境污染。
(4)烘干过程中由于溶剂和高温的存在,增加安全风险。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丙烯酸酯胶水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及引发剂添加进低温常压反应釜实施反应后,在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料添加进混合釜,同时添加补充引发剂、交联剂及其他各类添加剂实施混合,制成新型的丙烯酸酯胶水,所述的丙烯酸酯胶水实现了可以实施涂布制作压敏胶,还可以用来发泡,制作泡棉压敏胶,使用时可以发泡以减少用量,且采用连续模式进行以解决现有胶水涂布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丙烯酸酯胶水及其配方,由以下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制成:
第一步:选择原料配方,包括丙烯酸酯单体一、丙烯酸酯单体二、丙烯酸、引发剂、补充引发剂、交联剂、其他各类添加剂;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及丙烯酸可以由以下多种形式构成:
1、多元共聚形式,该形式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由两个以上不同的丙烯酸酯单体及丙烯酸构成的多元共聚形式;
2、三元共聚形式,该形式为:两种丙烯酸酯单体及丙烯酸三种不同的原料构成;
3、二元共聚形式,该形式为:一种丙烯酸酯单体及丙烯酸两种不同的原料构成;
4、一元单体形式,该形式为:一种丙烯酸酯单体单独构成;
第二步:将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以及引发剂添加进低温常压反应釜当中实施反应, 其温控为:低温常压反应釜的温度控制范围在0℃-120℃之间,通过控制低温常压反应釜的温度变化历程控制聚合反应,反应时间为:批次反应时间1-4小时;由此得到合适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第三步:低温常压反应釜中聚合反应后的物料添加到常温常压开放式混合釜当中,同时添加补充引发剂、交联剂和其他各类添加剂,常温常压下实施混合;
⑷、混合反应后,制成丙烯酸酯胶水。
所述引发剂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添加时可一次性添加在低温常压反应釜当中,也可在混合釜反应过程中根据成分及比重的需要添加补充引发剂;
所述低温常压反应釜中通过0.1-500毫瓦/平方厘米的辐射或者60℃-120℃的温度引发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哈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哈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8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