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修复用多孔锶掺杂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3539.0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增东;张玉勤;王成健;秦利波;罗丽琳;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35/447;C04B35/64;B28B7/24;A61L27/12;A61L27/54;A61L2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多孔 掺杂 羟基 磷灰石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修复用多孔锶掺杂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工伤和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重建或再生因病或由于外伤造成的骨缺损情况,需要大量的骨缺损修复材料。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是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但是存在来源不足、供骨区并发症、移植排异反应、疾病传播及融合时间较长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因而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人造骨修复材料以满足临床上的大量需求。
目前研究最多的骨修复材料是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Ca10(PO4)6(OH)2,简称HA)。互连多孔的HA骨修复材料不仅具有与骨组织的生长速度较匹配的降解速率,而且还能满足骨组织及血管长入的要求,加快骨缺损修复的过程。植入体内后,能与骨组织通过化学键合形成紧密结合、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对新骨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不致溶血或凝血、无全身或局部毒性反应、不致突变等不良反应;并且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当其植入体内后会逐步降解,降解后的Ca、P进入体内循环系统构成新生骨或者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一定时间后材料完全降解,并被新生骨取代。因此,多孔HA骨修复材料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机体硬组织再生或重建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之一。
国内外目前制备多孔HA基骨修复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发泡法(H2O2、碳酸盐、亚硫酸盐等作为发泡剂,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聚合物泡沫模板浸渍法(聚氨酯海绵作为造孔材料,聚乙烯醇或硅酸钠作为粘结剂)、凝胶注模成型法(蜡球作造孔剂,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造孔剂法(碳酸氢铵、萘、氢化钛及乙基纤维素作造孔剂,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获得稳定的多孔结构,上述方法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材料进行较长时间的高温烧结过程。而过高的烧结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会造成HA发生部分分解,由于HA的分解产物与HA的降解速率不一致,导致材料的降解速率与骨组织爬行替代速率不匹配,使得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降低;(2)上述方法制备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加入粘结剂(如聚乙烯醇、硅酸钠等),尽管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粘结剂绝大部分会分解挥发,但仍然有少量的粘结剂残留在材料中。这些残留的粘结剂如硅酸钠不会降解,会影响微血管及骨组织的长入,降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而聚乙烯醇已被证明具有肝和胆囊组织毒性;(3)上述方法在制备多孔HA材料的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会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孔HA骨修复材料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需要寻找新的制备方法来克服上述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
多孔HA基骨修复材料除了在制备技术上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外,在临床实验中还发现,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成骨诱导活性,但是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与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相比,新骨生长时间仍然较长,延长了骨缺损修复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提高骨修复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减少病人的痛苦,以提高骨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和材料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骨修复用多孔锶掺杂羟基磷灰石材料的方法,获得成分纯净无有害杂质、孔隙率可控、降解速率适宜、具有良好成骨诱导能力的骨修复用多孔锶掺杂羟基磷灰石材料,满足临床上对用于机体硬组织再生或重建的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推进其临床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修复用多孔锶掺杂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方法,经过下列工艺步骤:
(1)按锶掺杂羟基磷灰石50%~80%、碳酸氢铵50%~20%的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锶掺杂羟基磷灰石粉末和碳酸氢铵粉末;
(2)将步骤(1)称取的粉末放入混料机内混合30~60min,得到锶掺杂羟基磷灰石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粉末;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粉末放入定制不锈钢模具中,通过压头施加200~300MPa单向压力,冷压成型后退模得到块体压坯。
(4)将步骤(3)得到的块体压坯装入柱形石墨模具中,置于放电等离子烧结炉中,系统真空抽至6~8Pa后进行烧结,以50~10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950~1000℃的烧结温度后保温5~8min,烧结过程中持续抽真空使得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挥发后再随炉自然冷却至室温,退模即得到骨修复用多孔锶掺杂羟基磷灰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未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3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