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0419.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鲁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多组条状电极,每组条状电极包括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液晶层,设置条状电极之上;色阻层,设置在液晶层之上,包括多段子色阻层,其中至少两段子色阻层的介电常数不同。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色阻层中存在介电常数不同的子色阻层,电场线仅通过第一介电常数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一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一取向;电场线仅通过第二介电常数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二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二取向;电场线通过第一介电常数和第二介电常数对应的色阻层的电场分布为第三类型,驱动液晶偏转为第三取向。因此可以将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为至少三个取向方向,从而减少色偏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是一种重要的平板显示设备。根据驱动液晶的电场方向,可以分为垂直电场型和水平电场型。垂直电场型需要在阵列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在对盒基板(例如彩膜基板)上形成公共电极,如常用的TN模式;而水平电场型则需要在阵列基板上同时形成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如FFS模式(高级超维场转换模式)、IPS模式。
目前,在水平电场型的TFT-LCD基础上研发出一种TFT-LCD,如图1所示,其包括在阵列基板101上形成的条状像素电极103和条状公共电极104,以及形成在彩膜基板102上的板状公共电极105,该结构可以避免传统的水平电场型的TFT-LCD中的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103与公共电极104间的电场作用下出现旋转,及液晶相错的现象,例如避免在像素电极103与公共电极104中间有一条黑线(液晶相错造成)的现象。
在上述的TFT-LCD结构的基础之上,再在彩膜基板102的公共电极105上形成一层色阻层106,如图2所示,其中,色阻层106的材料一般为丙烯酸树脂等绝缘材料。通过如图1与图2的电场等势线分布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图2该种结构的TFT-LCD的横向的等势线(等势线)基本分布在色阻层106中,图2增加了液晶层中竖直等势线的比例,更有利于液晶分子从竖直状态向倾斜状态倾斜从而提高了该种结构的TFT-LCD的透过率。
液晶显示的亮度是与液晶分子和光线的夹角相关的,在液晶分子取向一定时,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亮度是不同的,因为不同位置的光线出光角度不同,从而液晶分子和光线的夹角就不同;为此,若一个像素单元内的液晶分子取向单一或差别很小,则在不同位置看到该像素单元的亮度也不同,即出现了色偏(color shift)的现象。因此,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偏转方向不同,透过率也明显提高,但是液晶分子取向方向比较少,故会出现色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加显示面板中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多组条状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每组条状电极包括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
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之上;
色阻层,设置在所述液晶层之上,包括多段子色阻层,其中至少两段子色阻层的介电常数不同;
板状电极,设置在所述色阻层之上。
优选地,多组条状电极中的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上。
优选地,所述色阻层包括多组子色阻层,每组子色阻层包括n段子色阻层,第i段子色阻层具有第i介电常数,
其中,2≤i≤n。
优选地,每x组子色阻层对应连续y组条状电极,x≥1,y≥2,且x<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04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