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源成像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0105.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8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英;黄河清;冯立辉;倪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16 | 分类号: | G01S5/16;G01C21/20;G01C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源 成像 室内 可见光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照明集成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源成像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属于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基于位置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室内定位技术的重要性和潜在市场不断增加。由于受到传输损耗和多径效应的影响,传统的GPS定位技术并不能在室内有效地使用。因此,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基于Wi-Fi、蓝牙、超声、红外和超宽带原理的室内定位系统。但是由于定位精度和成本的限制,这些定位方法并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以LED为代表的照明光源以其高发光效率、低能耗、低成本、高显色性和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照明光源,LED光源具有较高的调制带宽,为基于可见光的通信和定位技术提供了器件支持。
与广为使用的GPS定位相比,可见光定位技术能在室内环境下使用,弥补了GPS定位的盲区。与基于Wi-Fi和蓝牙的定位技术相比,可见光定位技术具有受多径效应和其他设备干扰的影响远小于射频信号。因此其定位精度远大于基于Wi-Fi和蓝牙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而与基于超声、红外和超宽带(UWB)的室内定位技术相比,可见光定位技术可直接利用室内用于照明的灯具,在不影响正常室内照明的前提下同时实现精确的定位。因此其架设成本更低,更易于推广和实用。
近年来,随着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原理的可见光定位系统和专利。在这些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中,接收端的探测器可分为两类,即高速光电探测器(如专利“基于室内照明的定位导航系统”、“一种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和发表于2015年第3期的《电子与信息学报》的文章“基于多LED的高精度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和成像探测器。对于大多数个人智能移动设备来说,并不配置高速光电探测器,在定位时需要加装额外的附件;因此基于成像探测器的定位方法更易实用。当前,基于成像探测器的定位方法(如专利“基于可见光的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光源”)均将每个光源视为一个整体,并未充分利用单个光源包含的丰富的定位信息,因此精度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室内定位接收设备成本和定位精度之间存在的矛盾,提供一种基于光源成像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光源成像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所依托的一种基于光源成像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包含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其中发射端在满足照明要求的同时,为成像定位系统提供参考点;接收端包括成像探测器、角度识别模块和成像定位算法处理模块,根据其采集到的光源图像和接收端自身的角度信息进行解算,并最终对其自身进行定位。
对于每个定位小区,上述发射端仅具有一个。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不同小区的组合对室内环境进行覆盖。每个发射端均由电源模块、光源驱动模块、光源三部分组成。
所述的电源模块使用的是交流转直流电路,其主要功能是将市电转化为光源驱动模块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为光源驱动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的光源驱动模块为其对应的光源提供恰当的驱动电流,使其发出满足室内照明要求的可见光。
所述的成像探测器主要用来采集图像,为基于光源成像的成像定位算法提供原始图像数据;
所述的角度识别模块集成在接收端内部,结合加速度计、地磁探测器和陀螺仪对探测器自身的角度进行探测,并获取接收端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滚转角。
所述的成像定位算法处理模块中的成像定位算法,主要是利用光源实际大小和像面上光源投影大小的比例计算移动端高度;同时将光源抽象为多个定位参考点,并在像面的光源投影上获取对应的投影点;再利用基于相似三角形和几何光学的原理列出定位方程组,最后用数值方法解出最小二乘解,完成对接收端的定位。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光源的特征对将光源抽象成N个定位参考点(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假设每个参考点的空间坐标为(xi,yi,z)i∈[1,2,...,N]。由于在同一光源中,各参考点的z坐标相等;
步骤二、在定位小区内部利用成像探测器对进行图像采集,获取光源在像面上的投影图像;
步骤三、利用角度识别模块获取接收端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滚转角;
步骤四、利用接收端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滚转角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重建,使重建的图像近似于接收端在方位角、俯仰角和滚转角均等于0时所采集的图像,重建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0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