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切削液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7359.1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华;王顺刚;周锋;陈鹏;何焱;王留生;徐展;刘远涛;孟祥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切削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切削液废水的处 理方法。
背景技术:
切削液是机车、汽车制造业用量较大的金属加工润滑剂之一,兼有良好的润滑性、 冷却性和清洗性,在各种切削加工工艺中广泛使用。按其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油基切削液 和水基切削液两大类,一般以水稀释而使用的称作水基切削液,不需以水稀释而使用的 称作油基切削液,其中水基切削液由化学合成液、乳状液、微乳状液组成。
目前,切削液的应用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由于切削液循环使用后会变质、 失效,成为切削液废水,而切削液废水的乳化程度高、化学性质稳定、可生化性较差。 这种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一旦被肆意排放,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故需对切 削液废水进行必要的处理,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目前切削液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重力分离法、粗粒化法、膜过滤法、凝聚法、盐析 法、生化法、电解法等。但由于此类废水浓度高、成分复杂往往处理工艺复杂、设备投 资成本较大,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加药量大、运营费用高、操作环境差、处理效果不 稳定等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切削液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处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先将水基切削液废水送加热装置加热到90~100℃,保温12~14小时,使废水破 乳,再将破乳后的废水,泵入到油水分离器,实现油水分离;上层油渣通过刮油机收集 处理;
b.向a步骤经油水分离后的废水中按照废水:稀释水=1:4~6体积份配比加入稀 释水混合,再用氢氧化钠调混合液pH值为8~9,然后再按照废水:絮凝剂=100:0.95~ 1.05积份配比加入絮凝剂,而后送气浮池,采用气浮法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 机物;
c.将b步骤经气浮法处理后的废水送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维持废 水pH值8~9、溶解氧3~5mg/L,停留时间24-72小时;
d.将c步骤经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的出水依次经过沉淀池、多介质过滤罐、 活性炭过滤罐过滤,后达标排放。
所述多介质过滤罐是利用一种或几种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 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状材料,从而有效的除去悬浮杂质使水澄清的过程。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b步骤所述加入絮凝剂后还按照废水: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100:0.1~0.5体积份 配比添加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b步骤所述的絮凝剂是高分子絮凝剂PAM、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铁。
c步骤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为多格式,所采用的填料为软性组合填料,其比表面 积为1000~2500m2/m3,空隙率为99%。
b步骤所述的气浮法为布气气浮法、电气浮法、生物及化学气浮法或溶气气浮法。
本发明所述的废水的处理方法,工艺步骤设计合理,处理效率高、工艺稳定性好,体 现出了对汽车切削液废水处理效果的协同处理效果。因此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用于所有 水基切削液废水的处理,特别是汽车发动机切屑液废水的处理。
本发明所选用的蒸汽加热破乳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在常压下的传热稳定性,保证了 工艺运行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选用的气浮装置为溶气气浮系统,溶气气浮的释放器采用环状多孔式进水, 加大了出流量,减少了工程中释放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投资成本。
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在保证系统运行准确性的前提下,改善了操作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本发明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知晓,本发明不只限于此实施例。
某合资汽车发动机生产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轻、中、重3个级别发动机,在发动机 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难降解的切削液废水,废水中含有柠檬酸、异丙醇胺、矿 物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硫酸钠和有机添加剂等物质,处理难度大,排水水 质指标如下:
单位: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7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