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5874.6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卓;张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爱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38;A61L27/60;A61L27/20;A61L2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修复 皮肤 烧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不仅起保护、分泌、代谢和感觉等 作用,而且参与免疫反应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作为人体最表露的皮肤, 其受损伤及大面积烫烧伤意外的发生率较高。早期的烧伤创面覆盖可以抑制 细菌生长、预防感染、防止水分及电解质的丢失;自体皮肤移植是治疗烧伤 的首选,但是对于大面积烧伤,自体皮肤不能满足需求,且疗程周期较长, 治疗过程中,皮肤创口易出现感染;而异体皮基质肤则会引起明显的免疫排 斥反应;而移植人造皮肤,皮下的分泌物易形成水疱,进而对人造皮肤造成 损伤,且人造皮肤较昂贵,制作工艺较复杂。因此,截至目前,严重创伤和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源缺乏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 市场上也已出现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皮肤产品,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不 仅价格昂贵,技术操作繁琐,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且成本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异体皮基质修复皮 肤烧伤创口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且疗效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免 疫排斥反应且修复效果较好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皮肤烧 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脂肪干细胞和异体皮基质;
将所述脂肪干细胞与水凝胶混合后接种于所述异体皮基质;
其中,所述脂肪干细胞来源于皮肤烧伤患者自体;
所述水凝胶是由海藻酸盐溶液和明胶溶液混合制成的。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海藻 酸盐的浓度为20~80mg/ml,所述明胶浓度为20~80mg/ml。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水凝 胶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取海藻酸盐于PBS溶液中,待海藻酸盐完全溶解后,恒温放置0.2~0.8 小时,即获得所述海藻酸盐溶液;取明胶溶于去离子水中,置于45~55℃,待 明胶充分溶解后,恒温放置0.2~0.8小时,即获得所述明胶溶液;将所述海藻 酸盐溶液和明胶溶液混合,搅拌,恒温放置至溶液凝胶化。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海藻 酸盐为海藻酸钠或海藻酸钙。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脂肪 干细胞的浓度为(2~8)×105个/ml。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脂肪 干细胞为第2~4代中任一代脂肪干细胞。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异体 皮基质的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取健康猪腹部或背部皮进行脱脂脱毛处理,去掉0.2~0.6mm的表皮,制 成厚度为0.2~0.4mm的真皮层皮片,清洗后消毒20~40分钟,反复清洗,于 消化液中消化2~4天,反复清洗皮片,然后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孵育2~4 天,至细胞成分完全去除,获得脱细胞真皮,然后分别用氯化钠和PBS反复 冲洗,即获得异体皮基质。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消化 液中包含有质量百分数为0.10~0.40%胰蛋白酶、0.01~0.03%乙二酸乙二胺和 0.01~0.03%氢氧化钠。
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的制备方法中,将所述脂 肪干细胞和水凝胶接种于所述异体皮基质之前,还包括采用辐照对所述异体 皮基质进行杀菌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修复皮肤烧伤的皮肤贴片,由上述用于修复皮肤 烧伤的皮肤贴片制备方法所获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爱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爱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5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