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硅油的绝缘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55383.1 | 申请日: | 2016-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邱细妹;余汉成;居学成;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旭生三益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未名北科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M107/50;C10N30/12;C10N30/16;C10N40/16 |
| 代理公司: | 44360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小耕 |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油 绝缘 润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的绝缘润滑硅脂及其制备方法,该绝缘润滑硅脂采用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硅油:100份,增稠剂:8~60份,偶联剂0.5~15份,抗蠕变剂:0~12份,粉体表面处理剂:0~15份,抗腐蚀剂:0~2份,防霉剂:0~10份;本发明绝缘润滑硅脂具有更好的高温润滑性能、更高的抗溶胀性及耐酸碱性、更低的油离度及摩擦系数;从而一举解决现有硅脂存在的粘温系数大、耐油性、耐溶剂、耐热性和润滑性不足等问题;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缆附件等多种苛刻环境下的部件保护和润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脂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航空、航天、电缆附件等的含氟硅油的绝缘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氟硅油是指侧链含有氟烷基的聚硅氧烷。氟硅油兼具有机硅和有机氟聚合物的特性,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及优异的耐溶剂、耐油、耐磨、耐候、耐氧化、耐高低温等特性,使其成为润滑油中的佼佼者;因其分子侧链上由氟原子部分取代了氢原子,-F是强极性基团,在分子结构不对称的情况下,导致氟硅油具有一定的极性,因此耐油性优良,如氟橡胶的溶度参数为18.6;当F原子与C原子结合时,生成的C-F碳氟键的键能高达485kJ/mol,氟原子的半径为0.064nm,比氢原子的大,与碳碳键的键长0.154nm的一半相接近,从而能紧密排列在碳原子的周围,而碳氟键较长,这样就对碳碳键形成了一层屏蔽层,提高了碳碳键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虽然氟硅油自身具有上述特性,但目前市场上普通的商用绝缘润滑脂或由甲基硅油、苯基硅油、乃至氟硅油与白炭黑等配料机械混合而成,这类传统硅脂可承受一定范围的温度变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耐高低温性能、粘温性能、及相当期效的粘性和润滑性。但是上述传统硅脂在特殊环境使用时,仍然存在耐油、耐溶剂、耐高低温不足等问题,其润滑保护等性能下降明显。因此,现有硅脂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含氟硅油的绝缘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如下优点:该绝缘润滑脂具有更好的高温润滑性能、更高的抗溶胀性及耐酸碱性、更低的油离度及摩擦系数;从而一举解决现有硅脂存在的粘温系数大、耐油性、耐溶剂、耐热性和润滑性不足等问题;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缆附件等多种苛刻环境下的部件保护和润滑。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是制备一种含氟硅油的绝缘润滑脂,所述的绝缘润滑脂由包括如下的原料配制而成:氟硅油、增稠剂、偶联剂;
所述氟硅油具有如下的结构式:
上式中,R为CF3、CF2CF3、CF2CF2CF3中的至少一种;m的取值范围为0≤m≤50000,n取值范围为100≤n≤10000。
本发明的绝缘润滑硅脂采用一种带有氟取代基的硅油作为基础油,以降低硅脂与被润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碳氟键较长,这样就对聚合物中的碳碳键形成了一层屏蔽层,提高了碳碳键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本发明的绝缘润滑脂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C-F碳氟键R基团的氟硅油,及调节m和n的大小灵活调整氟硅油的分子量,以期达到适宜的粘度;另外,本发明的绝缘润滑脂产品在增稠剂与基础氟硅油之间添加了偶联剂,能进一步降低氟硅油与被保护润滑物之间的负面作用、同时增加绝缘润滑脂产品本身的稳定性等性能。
实验数据表明,本发明的绝缘润滑脂产品:抗溶胀性能大幅提高18倍(即溶胀性降低到仅仅传统的5.6%=1/18=0.25/4.5);稳定性提高约2倍(即油离度为传统的1/2=4.0/8.0);高温润滑性能提高约2倍(即高温摩擦系数为传统的48%=0.45/0.94);耐低高温温度范围为-40~250℃,并且与广泛采用的硅橡胶不相容,可延长航空、航天、电缆附件等的使用寿命,保持良好的润滑保护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旭生三益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未名北科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深圳市旭生三益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未名北科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5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