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冻-光照致孔制备多孔水凝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4637.8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骞;吴晶军;谢涛;陈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00 | 分类号: | C08J9/00;C08J3/28;C08J3/075;C08F220/56;C08F222/38;C08F220/58;C08F251/00;C08G65/4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冻 光照 制备 多孔 凝胶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冰冻‑光照致孔制备多孔水凝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合成含有可逆交换键的水凝胶;(2)将所述水凝胶进行冰冻,在持续冰冻的状态下进行光照使可逆交换键之间可逆交换;(3)将水凝胶解冻后与水接触,得到多孔水凝胶。本发明公布的多孔水凝胶分子结构内含有双硫键、酰腙键、苯硼酸键、金属配位键、环糊精主客体作用键之一的可逆交换键,体系内同时含有催化上述可逆交换键进行交换重组的光致催化剂。本发明公布的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范围广,且通过光照的控制非常利于制备具有空间分布的多孔结构的水凝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冰冻-光照致孔制备多孔水凝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凝胶是一类被水所溶胀的交联聚合物网络,集吸水、保水、缓释等特性一体,广泛用于工农业及医疗卫生领域(Qiu,Adv.Drug Deliver.Rev.,2001,53:321-339最好补充文章题目),相关产品有隐形眼镜、高吸水树脂、植物保水剂等等。
普通水凝胶其聚合物网络呈现出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的网孔,网孔被水分子所充满,但网孔中的水分子与聚合物链段有较强作用力,难以流动,所以习惯上称为无孔水凝胶。相比之下,多孔水凝胶一般特指具有数微米至数百微米大孔结构的水凝胶,其大孔中的水与聚合物水凝胶孔壁作用力弱,可以自由流动。多孔水凝胶具有较强的环境敏感性,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在污水处理、固定化酶触反应、微生物色谱分离等工业技术领域具有良好应用(Mattiasson,Trends.Biotechnol.,2003,21:445-451)。
传统制备多孔水凝胶的方法有相分离法、原位发泡法、模板致孔法与冰冻致孔法(Zhao,SoftMatter,2008,4:385-391)。以相分离法所制备的水凝胶往往孔径小且孔隙率低;原位发泡法工艺较难控制,所得水凝胶机械强度差;模板致孔法步骤多,惰性模板不易完全除尽;而冰冻致孔法工艺流程简单,不须额外添加有机溶剂或者致孔剂,并能方便地调控孔径、孔隙率与孔形貌(如规则取向性多孔结构)等参数,在凝胶致孔方面显示出了良好性能。冰冻致孔法包括冰冻聚合法与冰冻干燥-水合法。冰冻聚合法是在单体水溶液聚合制备水凝胶的过程中,先将体系温度降低到水的冰点以下,使部分水结晶成细小冰晶,该细小冰晶中不含有聚合单体,然后在体系处于冰冻的状态时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小冰晶熔融将产生多孔结构(Lozinsky,Russ.Chem.Rev.,2002,71:489-511)。冰冻干燥-水合法则是将普通无孔的水凝胶冰冻干燥之后重新水合,从而得到多孔水凝胶(Takahashi,Bull.Chem.Soc.Jpn.,1997,70:1289-1295)。但是采取冰冻聚合法致孔往往对聚合单体具有选择性,并不适宜酸性或者偏酸性的单体,于此同时采用冰冻干燥-水合法虽然对单体没有要求,但是由于聚合物网络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所得材料孔径小、孔隙率低。从而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将凝胶合成与冰冻致孔解耦,同时能够将冰晶撑开的分子链段进行永久塑性形变,使在冰晶融化后,聚合物网络不发生回弹的新型致孔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冻-光照致孔制备多孔水凝胶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水凝胶合成与致孔两个过程分离开来,通过冰冻条件下的光照致孔,方法简单、实用性强,且可得到具有空间分布孔结构的多孔水凝胶。
一种冰冻-光照致孔制备多孔水凝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合成含有可逆交换键的水凝胶;
(2)将所述水凝胶进行冰冻,在持续冰冻的状态下进行光照使可逆交换键之间进行可逆交换重组;
(3)将水凝胶解冻后与水接触,得到多孔水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4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