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正反馈的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3833.3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5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明;章国豪;张志浩;余凯;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3F1/42;H03F1/52;H03F1/56;H03F3/19;H03F3/21;H03F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正反馈 堆叠 结构 射频 功率放大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反馈的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包括输入匹配电路,输出宽带匹配电路,偏置电路A,偏置电路B,以及至少由两个晶体管漏极源极相连堆叠起来的功率放大电路;信号源通过输入匹配电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底层的晶体管的栅极,偏置电路B也连接此栅极;偏置电路A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的其余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其余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反馈电容;最上层的晶体管的漏极通过输出宽带匹配电路连接负载。本发明的电路结构提高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和耐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摆幅、工作带宽、功率效率、功率增益和最大输出功率,并有着较好的二次谐波抑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功率很小的射频信号无失真地进行功率放大,进而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随着便携式设备的功能模块和现代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越来越复杂,如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无线手机一般都支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制式,且为了满足用户的大数据要求,现代通信系统采用诸如QPSK等调制方式,这要求应用于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必须有着较高的功率效率、线性度与带宽。
另外,随着便携式设备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复杂,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将大大缩短设备制造商的量产和加工时间,并减少在流片方面的资金消耗,因此,如何减小芯片的有效面积和用廉价的工艺在单一芯片上实现整个射频模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由于硅工艺是最为成熟的,也是成本最低、集成度最高且与多数无线收发机的基带处理部分工艺相兼容,因此,硅CMOS工艺是单片实现各个模块集成的理想方案,不过CMOS工艺自身存在着物理缺陷,如低击穿电压和较差的电流能力等。工作于低电压的功率放大器,需要通过减小负载阻值进而增大电流的方法来提高输出功率,然后,这种方法使输出匹配电路的设计变得异常困难。
在中国专利201510150849.1中,通过采用共源共栅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结构来提升功率级的耐压能力,然而共源共栅结构的第二个晶体管的栅极因去耦电容在交流时呈接地状态。随着输入信号功率的增大,输出的电压信号也随着变大,从而会使该结构最上层的晶体管最先出现击穿问题。另外,由于共源共栅结构中的两个晶体管的输出阻抗并不是最佳阻抗,所以输出功率较小。
发明内容
在中国专利201510150849.1中,射频功率放大器采用共源共栅结构,该结构能提高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耐压能力。然而,这种结构由于堆叠在最底下的晶体管上面的晶体管的栅极的去耦电容的作用,晶体管的栅极在交流时呈接地状态,因此会导致该结构中最上层的晶体管最先出现击穿而最底下面的晶体管最先出现进入线性区的情况;另外,该结构不能很好地保证每个晶体管的输出阻抗都为最佳阻抗,因此,该结构输出功率相对下降。本发明的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基于正反馈的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子放大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灌胶太阳能接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