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基隔焰式回转窑及低温深度快速还原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8951.5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唐竹胜;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竹胜 |
主分类号: | C21B13/08 | 分类号: | C21B13/08;C22B1/244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基隔焰式 回转 低温 深度 快速 还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基隔焰式回转窑及低温深度 快速还原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钢铁大国,如今,钢铁产量已经突破8亿吨大关。我国虽然 铁矿资源分布广泛,但低贫细难选铁矿资源分布却占96%以上,至今没有得 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反而,钢厂每年还需要进口大 量的高品位铁矿石,进口依赖程度占钢厂铁矿石总消耗量的55%以上。
中国钢铁行业,以往是大力发展高炉炼铁,还原铁技术却相对比较滞后, 我国还原铁年产量约50万吨,占世界还原铁总产量不足1%。随着电炉优质 钢的比例逐渐提高,还原铁产品每年有2800万吨以上的缺口,因此,每年 要进口国外的DRI、HBI产品大约1000万吨。随着我国焦煤储量日益贫乏及 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较多的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开发、 应用非焦煤资源,进行直接还原铁和熔融还原铁等非焦炼铁工艺和短流程炼 钢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大力发展电炉优质钢的生产,所以,提高还原铁的产 量和质量,降低能耗,减少CO2的排放,尤其是尽快开发我国大量的低贫细 难选铁矿及含铁废料,使其资源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业。
如今的中国,电炉钢比例不到20%,而且高炉-转炉炼钢方式的尾气排放 量是整个钢铁行业的80%以上,废钢(还原铁)+电炉炼钢方式的尾气排放量, 仅占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方式的20%。我国又是一个天然气进口国,发展 和引进国外成熟的气基还原铁技术和装备,由于天然气资源的匮乏而不具备 条件;如果发展煤转气,煤转气的设备投资大,煤转气本身也要消耗15~20% 以上的能量,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要解决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降碳 的环保问题及发展短流程炼钢事业,就必须积极发展产能规模大、投资比低、 生产运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节能减排等先进、稳定的煤基还原铁工艺技 术和装备,将非常符合我国还原铁行业的国情。
目前,我国煤基还原铁工业化比较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置主要有:煤基 隧道窑罐式法、煤基隧道窑无罐法及煤基回转窑法,而煤基转底炉、煤基竖 炉等工艺和装置投资较大、工艺技术和装置尚不成熟,需要继续完善,不足 以规模化推广。
其中,传统的煤基隧道窑罐式法,只能采用TFe≥66%的高品位铁矿或易 选铁矿,无法利用低细难选铁矿、复合矿及含铁废料直接还原分离出高品位 的还原铁产品,而且工艺技术落后,造成产能低、还原时间长,占地面积广, 能耗高、产品质量低下、产品销路不畅,属于淘汰工艺和装置。
煤基隧道窑无罐法,虽然可以将各种铁矿还原分离冶选出高品位优质还 原铁产品,但单条生产线年处理能力最高也不到10万吨原矿,仍需要进一 步完善。
煤基回转窑法工艺技术逐渐成熟,运行成本较低,正在逐渐推广,但对 还原煤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应用优质长焰煤、褐煤的颗粒煤做还原剂,并 且回转窑还原温差很大,操作要求苛刻,投资比相对也较大,单条生产线的 年最大产能也不到30万吨原矿。
上述的几种还原铁方法,每条生产线投资规模均在几千万到几个亿,限 制了还原铁投资者进军本领域。
现有的外加热隔焰式煤基回转窑法,窑炉中间由于有托圈、托轮支撑装 置,窑炉高温段无法长距离加热,加热炉也只能留出托圈、托轮支撑部分, 形成分段式外加热隔焰式回转窑窑炉。因此,窑炉规模较小、还原温度较低, 高温区的温度不连续、不稳定,无法实现回转窑通体加热,而且回转窑还原 滚筒均为单筒,加上分段加热,不能适应还原铁对还原温度连续性和稳定性 的要求,只能小规模用于化工、有色贵金属等处理量较少的行业,限制了其 在还原铁领域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煤基隔焰式回转窑及低 温深度快速还原铁的方法,回转窑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安全,实现低温深度 快速还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基隔焰式回转窑,包 括回转窑筒体、加料斗、支架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窑尾驱动装 置、双筒体驱动装置、窑头驱动装置和滚筒驱动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 述回转窑筒体从前到后依次包括加料段、预热段、高温段和冷却段;
所述加料段前端与所述加料斗相衔接,所述加料段前端设有窑尾罩,所 述窑尾罩顶端设有煤气出口,所述加料段外设有窑尾托圈,所述窑尾驱动装 置通过窑尾托圈带动加料段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竹胜,未经唐竹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8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冶炼设备及冶炼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羟基改性大豆磷脂加脂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