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结线虫诱吸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7910.4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莫明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明和 |
主分类号: | A01N63/00 | 分类号: | A01N63/00;A01N57/32;A01N43/90;A01P19/00;C12N1/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091 云南省昆明市五***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虫 诱吸剂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结线虫诱吸剂及其应用,属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是多种农作物的重要病原之一。根结线虫在全世界 农作物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00亿美元(Okaetal.,2009)。在国内,近年来随着 设施蔬菜栽培面积扩大,连作、设施环境密闭和高温高湿等原因导致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 加重,致使蔬菜减产30-50%,严重时甚至绝收(王艳艳等,2014)。在山东寿光的几十万亩大 棚番茄种植中,即使施用大剂量的化学杀线剂,根结线虫病株率仍在25%以上,减产约 30%。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是侵染作物的唯一虫态,其分泌的蛋白类物质能诱发植物根细 胞增生成巨大细胞,进而堵塞植物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导管,引起作物生长不良、萎蔫、枯死 等症状(卢志军,2012)。
目前防治根结线虫病常用的措施有轮作、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栽培抗病品种等。 轮作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一般只有水旱轮作才有一定的效果,但水旱 轮作在很多区域无法实施。栽培抗线虫的作物品种是简单有效的措施,遗憾的是现有的各 种作物栽培品种中能抗线虫病的少之又少;此外,抗源材料的匮乏加大了选育抗性品种的 难度(韩生成等,1999)。利用线虫天敌微生物研发的生物杀线剂,因其对人畜的安全性和环 境的友好性一直被寄予很大的期望。目前,利用食线虫真菌(Pochoniachlamydosporia、 Paecilomyceslilacinus、Hirsutellaspp.,Arthrobotrysspp.等)和生防细菌 (Pasteuriapenetrans、Bacillusthuringiensis、Pseudomonasspp.、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等)国内外注册登记的商品化线虫生防制剂近20种;但由于防效相对较低和不 稳定很难推广应用(Davies&Spiegel,2011)。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根结线虫的主要措施。但 随着溴甲烷的禁用(Ristaino&Thomas,1998),以及涕灭威、灭线磷、呋喃丹、威百亩等化学 杀线虫剂高毒高残等弊端的显现,目前农业上兼顾防效和安全性的化学杀线剂仅有噻唑 膦、阿维菌素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产品。
根结线虫在土壤中呈无规律的不均匀分布,这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常用的 生物杀线剂、化学杀线剂的用量一般为2-3公斤/亩。若采用穴施于根部的方法,一旦过了药 剂的持效期,根部之外的线虫仍可侵染作物造成损失;若采用撒施混土的方法,药剂给过度 稀释,很难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
嗅觉趋化性(Olfactorychemotaxis)是线虫中常见的一种行为(Bargmann,et al.,1993)。土壤微生物可产生某些挥发物性物质作为线虫的嗅觉趋化性物质,诱吸线虫靠 近。这些气味性物质被认为与线虫的趋化行为(Zhang,etal.,2005)以及线虫对食物的选 择有关(Pradel,etal.,2007)。
Bacillusmethylotrophicus是韩国人2010年作为新种报道的一种可以代谢甲 醇、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Madhaiyanetal.,2010),该细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还有很好 的拮抗效果(莫明和等,2012);但该微生物对根结线虫的诱吸功能及其在线虫防治中的应 用至今未见公开报道。
参考文献:
BargmannCI,HartwiegE,HorvitzHR.1993.Odorant-selectivegenesand neuronsmediateolfactioninC.elegans.Cell,74,515-527.
DaviesK,SpiegelY.2011.Biologicalcontrolofplant-parasitic nematodes:Buildingcoherencebetweenmicrobialecologyandmolecular mechanisms.Inseries:ProgressinBiologicalControl,Vol.11,Springer,Doi 10.1007/978-1-4020-964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明和,未经莫明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