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墨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7650.0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王冉;孙海燕;韩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9/12 | 分类号: | D01F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2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拉伸 导电 石墨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墨烯 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吉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采用微机械 剥离法首次分离出二维石墨烯晶体,由此拉开了全世界研究石墨烯而为材料的热潮,两人 也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上的开创性实验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材料具有 优异的力学性能,理论计算石墨烯的拉伸强度可达到180GPa,在室温下具有超高的电子迁 移率,石墨烯还具备超高热导率,实验值达到5000W/mK,可以作为理想热界面材料。石墨烯 具有共轭结构,表现出丰富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来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一 系列化学衍生物。高超课题组首次以氧化石墨烯液晶为基础,通过湿纺组装方法制备出结 构有序的石墨烯纤维,但是断裂伸长率仅为2%-4%,易脆,限制了工业上的应用,所以如何 制备断裂伸长率高的石墨烯纤维,成为当今科学技术的一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墨烯纤 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墨烯纤 维,所述纤维为由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双阿基米德螺旋结构,片层间距为0.336nm,纤维的 碳氧比为57.87-96,XRD衍射峰位置为26°-26.5°,断裂伸长率为30%-220%。
一种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墨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它的步骤如下:
(1)制备厚度为0.5~50μm的氧化石墨烯膜;
(2)以0.1‐1℃/min的速率升温到500‐800℃,保温0.5‐2h;
(3)以1‐3℃/min的速率升温到1000‐1300℃,保温0.5‐3h;
(4)以5‐8℃/min的速率升温到2000‐3000℃,保温0.5‐4h。
(5)将步骤3热处理后的石墨烯膜裁剪成石墨烯条,将石墨烯条一端固定,另一端 与转速为250-500转/min的转子相连,沿径向卷绕1-5min后,得到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 墨烯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氧化石墨烯膜将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通过真空抽滤 法,旋涂法,喷涂法或者铺膜等方法中的一种制备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石墨烯通过天然石墨化学氧化剥离法获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1.工艺简单,后处理易操作,避免传统工艺中凝固浴等有机溶剂的使用,绿色环 保。
2.石墨烯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可控,易于制备。
3.克服了传统石墨烯纤维可拉伸性差的缺点,可较大范围内拉伸,具有应用的前 景。
4.克服传统石墨烯纤维难弯折的特点,可以编织成不同形状的中国结,如十字结、 平结等。
附图说明
图1纤维的SEM图;
图2为沿径向卷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墨烯纤维,所述纤维为由石墨烯 片层组成的双阿基米德螺旋结构(结构可参考文献BiscrollingNanotubeSheets andFunctionalGuestsintoYarns),片层间距为0.336nm,纤维的碳氧比为57.87,XRD衍 射峰位置为26.5°。
本发明一种超级可拉伸的高导电的石墨烯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制备厚度为0.5~50μm的氧化石墨烯膜;
(2)把步骤1制备的厚度为0.5~50μm的氧化石墨烯膜按照表1~表3所示的方式进 行热处理,得到石墨烯膜;氧化石墨烯在高温处理下,碳氧比从10.19提高到57.87(通过X射 线光电子谱测试),表明高温下脱去了大多数的含氧官能团,共轭结构得到很好的恢复。由 于氧化石墨烯中大量含氧官能团的存在,氧化石墨烯的X射线衍射峰在10.86°,根据布拉格 方程得出对应的层间距为0.83nm。但是3000°高温处理后的石墨烯层间距为0.336nm,在 26.5°处有一个尖锐的衍射峰,层间距和天然石墨相同,表明高温处理后石墨烯具有完美的 晶型结构,这种共轭π结构的完美恢复使得石墨烯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碳谷上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