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及其卸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3860.2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曾波存;孙晓伟;陈超华;方刚;曹林祥;阳小峻;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结构 支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楔形 块(1)、与下楔形块(1)斜楔面贴合的上楔形块(2)、以及用于调 节上楔形块(2)沿斜楔面倾斜方向相对于下楔形块(1)滑动的调节 组件(3),所述下楔形块(1)与上楔形块(2)的斜楔面倾斜角度相 同且两者的斜楔面相贴合布置,所述下楔形块(1)与上楔形块(2) 通过调节组件(3)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贯穿下楔形块(1)和上楔形块(2) 内部的螺杆(4)、以及设置在螺杆(4)两端的紧固螺母(5);所述 下楔形块(1)内开有用于安装螺杆(4)且贯通其立面和斜楔面的圆 形通孔(6),所述上楔形块(2)内开有与圆形通孔(6)相连通的腰 形通孔(7),所述螺杆(4)可沿腰形孔(7)上下滑动,所述圆形通 孔(6)与腰形通孔(7)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圆形通孔(6)的直径等于腰形通孔(7)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螺杆(4)上还套设有垫圈组件(8),所述垫圈组件(8) 位于紧固螺母(5)与下楔形块(1)之间和/或紧固螺母(5)与上楔 形块(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垫圈组件(8)包括第一垫圈(8.1)和第二垫圈(8.2), 所述第一垫圈(8.1)的直径大于第二垫圈(8.2)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下楔形块(1)与上楔形块(2)的斜楔面倾斜角度均为 30°~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下楔形块(1)与上楔形块(2)均为由钢板焊接组合而成 的楔形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上楔形块(2)沿斜楔面倾斜方向相对于下楔形块(1)滑 动的垂直位移为0~15cm。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用于钢结构支架的卸荷 装置进行卸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稍微松开 紧固螺母(5),轻轻撬动上楔形块(2)的侧面;然后,控制紧固螺 母(5)沿螺杆(4)轴向拧动的速度为0.8~2.5mm/s,使上楔形块(2) 沿斜楔面倾斜方向相对于下楔形块(1)向下滑动逐渐地脱离上部主 体结构,卸荷时间为1~3min;最后,取出卸荷装置,完成卸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8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