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3742.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2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陶华超;熊凌云;朱守超;杨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7;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碳纤维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可弯曲折叠的柔性电子器件在最近几年的需求量强烈增加,而柔性锂离子电池是柔性电子器件的核心部件。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是将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涂覆在金属集流体上,经过烘干辊压而成。粘结剂的加入降低了电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阻碍了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扩散,增加了电极材料的极化。而导电剂几乎不贡献容量,所以导电剂和粘结剂的存在会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以铜箔作为集流体,铜箔不仅不能给电极片提供容量,还占电极片大部分重量,铜箔质量是活性物质的几倍甚至更高,使用铜箔为集流体使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另外,铜箔比较致密,内部无孔洞结构,对于充放电过程中体积效应大的电极材料,铜箔集流体不能有效缓解活性物质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效应,造成活性物质在循环过程粉化易于与铜箔集流体脱离。
硅材料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4200 mAh/g)而成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高能量负极材料,但是硅基材料的导电性差,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大的体积效应,体积变化最大可达到400%,造成硅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易粉化,易于集流体脱离,循环稳定性较差。为了提高硅基材料的导电性,改善硅基材料与常规电解液的兼容性,碳包覆硅形成硅碳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碳包覆既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也可以避免硅基材料直接与电解液接触,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纳米硅粉、石墨烯、碳纤维构成的复合材料,纳米硅粉、石墨烯与碳纤维的质量占复合材料总质量的比例分别为20%,15%和65%之间(进一步优选为20%,15%和65%),其中,纳米硅粉的粒度为5-100纳米。该方法是通过将纳米硅粉和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随后将二者混合溶液滴在滤纸上,进一步煅烧得到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
用氧化剂将石墨氧化成氧化石墨,将氧化石墨超声剥离成氧化石墨烯材料;将纳米硅粉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后超声、搅拌均匀混合,然后置于衬底上,干燥后放入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煅烧后形成柔性的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电极材料。所述的衬底为普通定性滤纸。
含有硅/石墨烯溶液的衬底在氮气气氛下煅烧,煅烧温度为500-1000℃,煅烧时间为1-10小时。进一步优选为含有硅/石墨烯溶液的衬底在氮气气氛下煅烧,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4小时。
所述的氧化剂为浓硫酸、硝酸铵、高锰酸钾、双氧水,其具体步骤是将浓硫酸冷却至0℃,然后加入石墨和硝酸钠,搅拌至均匀,逐渐连续的加入高锰酸钾,搅拌3小时,将温度升至35℃,继续搅拌0.5h,然后逐渐连续的加入去离子水,温度升至98℃,在此温度下反应15min,移至常温,加入10%的双氧水,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1mol/L盐酸混合搅拌,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水清洗至中性,得到氧化石墨。
电化学测试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也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是一种理想的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本发明所述硅粉是纳米级别,颗粒尺寸在5-100纳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