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全自动防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2715.2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1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向明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1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全自动 防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护车类,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全自动防护罩。
背景技术
公告号CN202669446U(申请号:2012203215529)公布一种车用防护罩收入装置,包括罩盖、底座,在底座的中间设置有一个由电机带动旋转的防护罩收放筒,收放筒外壁上连接有防护罩布,收放筒上方设置有罩盖,罩盖通过升降装置与底座连接,升降装置将罩盖打开,电机驱动收放筒正转将罩布甩出,由于罩布里不存在骨架或其它定型装置,罩布伸展出后堆积于汽车顶,需要手动将罩布盖好车身,然后固定;收放筒反转将罩布收拢,此方案虽然实现罩布的自动收拢,但无法实现罩布的自动展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自动防护罩,以实现护车罩体自动展开与收拢,全车身防护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参见附图:
包括顶盖1和可装于车顶面的底座2,参见图1;
设有转盘4,所述转盘4位于底座2与顶盖之间,所述底座2上设有支撑所述转盘4的柱轴8,参见图2,所述底座2上的柱轴8上端设有导向轮8a,参见图7,导向轮侧向凹形面与所述转盘4内侧的凸状结构4f配合,并对所述转盘支撑限位,转盘4可沿所述导向轮8a转动;
所述转盘4内有内腔4a,所述转盘4的周边有槽口朝向外侧的凹槽4e,参见图7;
所述底座2上设有可驱动转盘4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5和可带动顶盖1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3,参见图1,底座2上设有驱动升降装置3的第二驱动机构3a,在所述升降装置3带动顶盖1上升后,所述顶盖1与底座2之间有一个供护车罩体伸展的间隙1c;
所述顶盖1的周边设有可作用于护车罩体10的下凸沿1a,参见图1;
所述底座2上设有外圈11,所述转盘4位于外圈11的内腔11b内,所述转盘4在外圈11的内腔11b内可产生转动,参见图7;
所述转盘4周边设有若干韧性支撑杆6,参见图2、图7,韧性支撑杆外段由所述外圈11圈壁上的槽孔11a伸出,伸出所述外圈11圈壁的韧性支撑杆6的外段上设有可沿该韧性支撑杆6滑动的滑套6b,韧性支撑杆6的外端设有防卡片6a,参见图11,罩布9与韧性支撑杆6上的滑套6b连接而构成护车罩体10,护车罩体10上位于车身两侧的外后视镜部位的罩布9上分别设有开口10b,参见图12,所述罩布9的内端与外圈11的圈壁连接固定,所述罩布9的外端与所述韧性支撑杆6外端上的防卡片6a连接固定,所述护车罩体10由顶盖1与底座2之间的间隙1c展开后,与车身外壳面随形,所述护车罩体10收拢后,所述滑套6b及与滑套6b连接的罩布9集结于所述外圈11圈壁的外侧,参见图7,若干韧性支撑杆6收拢于转盘4的周边凹槽4e内,参见图5;
进一步的是:
所述柱轴8至少设有三件,沿所述转盘4的圆周分布,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和升降装置3及第二驱动机构3a位于所述转盘4的内腔4a内;本汽车自动防护罩在结构上,在底座2与顶盖1之间只有所述转盘4的一个垂直平台。
所述柱轴8或者是为一件,且装于所述转盘4的中心部位,柱轴8内有空腔8b,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和升降装置3及第二驱动机构3a位于所述柱轴8内的空腔8b内;本汽车全自动防护罩在结构上,在所述底座2与顶盖1之间只有所述转盘4的一个垂直平台。
本发明的伸展和收拢过程:首先由升降装置3带动顶盖1上升,使顶盖1与底座2之间形成一个供护车罩体10伸展的间隙1c,当第一驱动机构5带动转盘4顺向转动时,转盘4带动护车罩体10由顶盖1与底座2之间的间隙1c伸展至完全展开,展开过程中,当护车罩10的遇到雨刮等凸出装物体时,韧性支撑杆6外端的防卡片6a可自动顶起韧性支撑杆6外端,使护车罩体10继续伸展,直至完全展开,车身两侧的外后视镜部位的罩布9上则分别设有开口10b,以实现全车车身防护,护车罩体10完全展开后,升降装置3带动顶盖1下降,顶盖周边的所述下凸沿1a下降压紧护车罩体10,护车罩体即与车身外壳表面随形,或基本吻合;当第一驱动机构5带动转盘4反向转动时,转盘即带动护车罩体10向内收拢,所述护车罩体10收拢后,所述滑套6b及与滑套6b连接的罩布9集结于所述外圈11圈壁的外侧,若干韧性支撑杆6收拢于转盘4的周边凹槽内;直至完全收拢后,然后升降装置3带动顶盖1下降到位。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向明,未经廖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2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