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0451.7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3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梅;徐婷;张彦;张彩红;双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58 | 分类号: | C09K11/58;G01N21/64;B22F9/24;B22F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张福增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纳米 探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以及所制备的探针在检测pH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金属纳米团簇,是一种金属核心尺寸小于2nm的超小纳米粒子。最近几年,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金属纳米团簇被密集的报道作为新型荧光纳米团簇探针,用于检测很多种类的目标物。金属纳米团簇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强的光致发光,并且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高的发射效率,因而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相对于金和银来说,铜更便宜。因此,铜纳米团簇逐渐成为金属纳米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离子检测等研究领域。
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和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身具备多种生物功能,易于实现铜纳米团簇的功能化,也常用作合成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的优良模板。文献(Ultra sensitive and wide-range pH sensor based on the BSA-capped Cu nanoclusters fabricated by fast synthesis through the use of hydrogen peroxide additive,X.Q.Liao,R.Y.Li,X.H.Long,Z.J.Li,RSC Adv.,2015,5,48835-48841),用一种商业化的常见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加入过氧化氢,合成了高发光的铜纳米团簇,对不同缓冲溶液的pH有响应,可以完成对实际水样中pH的检测。但是,该方法合成过程有些繁琐,成本较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合成简单,成本低廉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所得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粒径较小,分散性好,能用于实际水样中pH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将蚕茧剪成1-2cm2的小片,将蚕茧小片置于0.01-0.03mol/L碳酸钠溶液中,在90-110℃下加热脱胶0.5-2h,制得丝素蛋白;
(2)将步骤(1)得到的丝素蛋白用去离子水清洗2-4次,在CaCl2:水:乙醇=1:8:2的混合溶液中,在70-90℃下加热1-3h,使丝素蛋白溶解;
(3)向步骤(2)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透析48h,置于4℃冰箱中备用;
(4)量取步骤(3)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不断搅拌下,向丝素蛋白溶液中加入8-15mmol/L硝酸铜,继续搅拌使两者充分混匀,丝素蛋白水溶液与硝酸铜溶液的体积比为1-4:1;
(5)向步骤(4)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5μ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25-95℃下继续搅拌2-10h;
(6)将步骤(5)得到的混合溶液经过离心,最终得到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溶液。
步骤(1)中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02mol/L。
步骤(1)中蚕茧小片与碳酸钠溶液优选在100℃下加热1h。
步骤(2)中得到的脱胶后的丝素蛋白用去离子水清洗优选3次,在CaCl2:水:乙醇=1:8:2的混合溶液中,优选在80℃下加热2h,使其溶解。
步骤(3)中透析是用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Da的透析袋。
步骤(4)中的硝酸铜溶液的浓度优选为10mmol/L。
步骤(4)中的丝素蛋白水溶液与硝酸铜溶液的体积比优选为3:1。
步骤(5)中,优选在55℃下搅拌6h。
步骤(6)中离心是以13000r/min转速离心10min。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p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以丝素蛋白为模板,原料广泛易得,绿色环保,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2)制得的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具有良好的蓝色发光性能,将其用于构建实际水样中检测pH的传感体系,可以避免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本发明制备的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可检测实际水样中的pH。
(3)制得的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尺寸小、光稳定性强、毒副作用小、水溶性好,荧光强度高,在生物成像、生物标记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荧光铜纳米团簇探针的作用机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