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梗冬青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8285.7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刚;严曾豪;苏敏敏;潘文俊;彭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C07H15/256;C07H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黄开艳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冬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从救必应中制备长梗冬青苷的简易方法。
背景技术
救必应为冬青科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干燥树皮,始载于《岭南采药录》,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为我国岭南常用中草药。药材性苦、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发热,咽喉肿痛,湿热泻痢,脘腹胀痛,风湿痹痛,湿疹,疮疖,跌打损伤。救必应中含有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等许多化学成分。其中长梗冬青苷含量较丰富且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长梗冬青苷具有显著的调节血脂作用、抗炎作用和对肝损伤和平滑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长梗冬青苷是一种五环三萜化合物,分子式C36H58O16,分子量658.86,结构式为:
长梗冬青苷(Pedunculoside)
近年来,有一些从救必应中提取分离长梗冬青苷的方法被研究报道,现有制备长梗冬青苷的方法主要包括硅胶柱分离法、高效逆流色谱法和大孔树脂法。传统硅胶柱分离方法花费时间长,有机溶剂用量大,产量低,已不适合现代工业要求;使用高效逆流色谱的方法不适合于工厂放大生产;使用大孔树脂的方法,工艺复杂,产率低。专利CN103351419公开了一种两步法同时制备长梗冬青苷和紫丁香苷的方法,取救必应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并使用重结晶或柱层析法对长梗冬青苷纯化,得到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纯度为98%,但对于长梗冬青苷的提取分离而言,产率损失较大。
综上所述,现有从救必应中提取纯化长梗冬青苷的方法,存在方法复杂、不适合工业放大、使用较多有毒试剂、产率低、效率不高、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较为简单、高效提取分离长梗冬青苷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长梗冬青苷的简易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制备的长梗冬青苷产品产率纯度高。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取救必应药材,采用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收集救必应提取液。
(2)将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浸膏。
(3)向浸膏加入适量乙酸乙酯水溶液,混匀后静置过夜,过滤,得滤渣。
(4)将滤渣干燥,直接得到长梗冬青苷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按体积比为20%-70%,料液比为1g:8~16ml,提取次数为2~3次,每次60~120min。
步骤(1)所述的乙醇水溶液的浓度优选40%-70%,料液比为1g:14~16ml。
步骤(3)所述的乙酸乙酯水溶液的浓度优选50%-60%,次优选30%-70%。料液比为1g:2~5ml,静置12~24h。
最优选的提取参数为:步骤(1)所述的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按体积比为70%,料液比为1g:16ml,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120min;步骤(3)所述的乙酸乙酯水溶液的浓度是按体积比为60%,料液比为1g:5ml,静置12h。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势:(1)该方法为工艺简单易行,周期短,成本低,可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2)长梗冬青苷产品产率高、纯度高。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扣除水分与残留溶剂后,所得到的长梗冬青苷产品纯度大于95%,产率约为3.1%,得到的长梗冬青苷相对于原料救必应药材含有的长梗冬青苷转移率可达40%以上,最高可高达55.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长梗冬青苷产品的HPLC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取救必应药材1kg,加14倍量(14L)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90min,过滤,收集两次提取液,合并滤液,得到救必应提取液。
加热浓缩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浸膏,加入药材两倍量的水(2L)和乙酸乙酯(2L),搅拌混匀,于室温静置过夜(12h),有白色片状沉淀于水层析出,过滤,得到白色滤渣。
常压下烘干滤渣,即得到31.0g长梗冬青苷产品,产率为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8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蒿甲醚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抗氧化作用
- 下一篇:一种稳定的泰利霉素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