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特比译码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7171.0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1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梁云锦;吴广富;郑焕平;王茜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译码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特比译码实现方法,属于卫星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加比选过程;S2:保存状态转移;S3:更新状态;S4:更新时刻;S5:状态回溯;S6;保存译码比特;S7:计算错误比特;S8:更新时刻。本发明所述方法不但可以降低加比选过程中存储计算复杂度,而且可以获得信道译码前的错误比特个数;从而在仅增加少量接收端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质量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接收端系统级性能优化提供了必要前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维特比译码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通信存在干扰和衰落,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出现差错,因此数字信号必须采用纠、检错技术,即纠、检错编码技术,以增强数据在信道中传输时抵御各种干扰的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在信道中传送的数字信号进行的检、纠错编码就是信道编码。在信道编解码领域,卷积码作为最重要的编码方式之一,显著提高无线通信质量。卷积码不仅广泛应用在第2代、第3代、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而且广泛应用在深邃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
卷积码译码方法包括:门限译码、概率译码和维特比(即Viterbi)译码方法。其中Viterbi译码方法充分发挥了卷积码的特点,使译码错误概率达到最小,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传统的Viterbi译码方法采用基于网格图的最大似然译码方法。在译码过程中,从当前时刻转移到下一时刻需要进行加比选过程,从而获得幸存路径以及相应的状态转移,在状态回溯前需要保存所有时刻下的所有状态转移,如此庞大的存储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加重了状态回溯过程中状态转移的读取压力。
另外,对于接收端来说,如果能掌握更多的接收信号特征,就能为接收端算法的灵活设计提供基础,为无线信号质量和流程优化提供必要前提。在传统接收端算法过程中,如果要获得无线信道译码前的误码率,就必须对信道译码后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交织等相应操作,从而获得无线信道译码前的等价信号,从而获得此时的误码率。在实际接收端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此时的计算复杂度,因此该方案往往被舍弃。
为了克服传统维特比译码方法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维特比译码实现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特比译码实现方法,该方法根据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特点,采用比特移位方法保存加比选过程中的状态转移,仅需要一个寄存器变量即可表示当前时刻所有状态转移过程,从而节约了大量存储空间。另外,本方法在状态回溯过程中,根据理想状态转移产生的译码比特与接收比特进行对比,计算出信道译码前的错误比特个数。从而在仅增加少量接收端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质量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接收端系统级性能优化提供了必要前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维特比译码实现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加比选过程;S2:保存状态转移;S3:更新状态;S4:更新时刻;S5:状态回溯;S6;保存译码比特;S7:计算错误比特;S8:更新时刻。
进一步,在步骤S1中,对每个时刻的每个当前状态的两条可能状态转移过程,分别计算基于汉明距离或欧式距离的路径度量,取较小汉明距离或较大欧式距离的路径度量作为幸存路径。
进一步,在步骤S2中,设置长度为N比特的变量a保存状态转移,每个比特的两个状态刚好表示当前状态的两条可能状态转移,即只需要知道幸存路径来自于上分支(例如采用0表示)或下分支(例如采用1表示)即可;即保存当前时刻当前状态的幸存路径,只需要改变变量a的对应比特值;或者,改变变量a对应比特值,可以通过比特左移或右移方式来完成。
进一步,在步骤S3中,对当前时刻的2N个当前状态分别进行步骤S1和步骤S2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1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脑电信息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图像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