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33959.4 | 申请日: | 2016-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2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凌严;朱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吴圳添;吴敏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指纹 传感器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背景技术
指纹成像识别技术,是通过光学指纹传感器采集到人体的指纹图像,然 后与系统里的已有指纹成像信息进行比对,来判断正确与否,进而实现身份 识别的技术。由于其使用的方便性,以及人体指纹的唯一性,指纹成像识别 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公安局和海关等安检领域、楼宇的门禁 系统、以及个人电脑和手机等消费品领域等等。指纹成像识别技术的实现方 式有光学成像、电容成像、超声成像等多种技术。其中,光学指纹成像识别 技术成像效果相对较好,设备成本相对较低。
更多有关光学指纹传感器的内容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3405831U的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现有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模组的结构有待改进,性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以优化光学指纹传 感器模组的结构,提高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所述光学指纹 传感器模组包括:
光学指纹传感器,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具有透光基板和位于所述透光基 板表面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具有像素区,所述像素区具有多个像素,每个 所述像素具有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具有感光元件,所述 透光区域使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像素区,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具有绑定区;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上方;
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还包括:
垫高层,所述垫高层位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之间,所述 垫高层至少覆盖所述像素区。
可选的,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还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提供指纹 成像所需的光线,所述背光源的出射光光线从所述透明基板进入所述光学指 纹传感器,再透过所述像素区的所述透光区域,然后穿过所述垫高层,最后 进入所述保护层。
可选的,所述垫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绑定区中器件的最大高度。
可选的,所述绑定区用于绑定信号读出芯片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至少 一个。
可选的,所述垫高层包括透光介质层,所述透光介质层与所述光学指纹 传感器之间具有第一透光胶层,所述透光介质层与所述保护层之间具有第二 透光胶层。
可选的,所述透光介质层的材料是透光玻璃或透光塑料。
可选的,所述透光介质层下表面、所述透光介质层上表面、所述保护层 下表面和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上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滤光层。
可选的,所述垫高层是透光光敏胶、透光热敏胶、透光压敏胶或透光双 面胶带。
可选的,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上表面和所述保护层下表面的至少一个表 面具有滤光层。
可选的,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的下表面具有光增透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新的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所述光学指 纹传感器模组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光学指纹 传感器上方。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具有透光基板和位于所述透光基板表面的 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具有像素区,所述像素区具有多个像素,每个所述像素 具有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具有感光元件,所述透光区域 使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像素区,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还具有绑定区。通过在保 护层和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之间设置垫高层,从而使保护层的封装不会影响 绑定区上的器件,进而不必在保护层表面制作盲孔,而直接可以使用扁平的 板体结构作为保护层,简化了保护层的结构,简化保护层的制作过程和封装 过程,也就简化了整个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的制作过程和封装过程,提高了 保护层的可靠性和良率,也就提高了整个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的可靠性和良 率,并且同时还提高了工艺效率,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垫高层包括透光介质层,在所述透光介质层的上表面和下 表面设置滤光层,在所述光学指纹传感器上设置滤光层,在保护层的下表面 设置滤光层,各滤光层既可以起到过滤环境光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改变整个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外观颜色的作用,从而使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的性能进 一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速器动力输入轴吐沫工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工件自动化翻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