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聚合型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3470.7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5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蒋涛;张群朝;周威;朱力;叶恭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4/02;C09J4/06;C09J11/04;C09J11/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吕元辉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聚合 结构 丙烯酸酯 压敏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V聚合型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酸压敏胶因对各种基材同时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和良好的界面应力分散能力而得到 广泛的应用,按其聚合方式,丙烯酸压敏胶可分为溶剂型压敏胶、乳液型压敏胶、热熔型 压敏胶,水溶型压敏胶和UV型压敏胶。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溶剂型压敏胶由于其存在有机溶剂, 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都有着严重的毒害,因而严重制约其发展;乳液型压敏胶 虽然较为环保,但产品耐水性差,生产成本高,发展也十分缓慢;水溶型压敏胶产品质量 差,应用范围十分狭窄;热熔型压敏胶粘度高,内聚强度低,应用范围也受到了严重的限 制;UV型压敏胶是近些年在欧美国家兴起的新型压敏胶技术,UV型压敏胶不仅彻底实现 了零溶剂,无污染,产品性能上更是其他几类压敏胶无法替代。在我国,汽车用高性能压 敏胶更是被美国3M公司完全垄断。
日本专利JP05255411报道了一种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其固含量为65~80%。但 该项专利主要缺陷为当其固含量超过55%时,体系粘度急剧上升,容易直接产生凝胶爆聚, 另外利用该项专利制备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固化周期长,施工效率低。
美国专利US4482675报道了一种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该项专利在聚丙烯酸酯结构中 引入亲水结构单元,并以水作为反应介质,避免了对环境污染和易燃等缺点,但同样存在 固含量低,易暴聚等缺点。
UV压敏胶作为丙烯酸压敏胶发展的新方向,广泛受到研究学者和企业的重点关注,利 用UV聚合技术可以很好的克服丙烯酸酯压敏胶因以水为溶剂而难以挥发、固化时间长的 难题,但从目前市场情况上看,UV压敏胶也存在体积收缩率大,剥离强度低,界面润湿能 力差,初粘性和持粘性不能获得很好的平衡点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溶剂,绿色环保,具有优异剥 离强度,内聚强度和极佳的界面浸润性能的UV聚合型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备方 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UV聚合型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压敏胶,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丙烯酸酯共聚物:20~30份;
粘度调节剂:70~75份;
分子量调节剂:0.1~1份;
界面促进剂:10~20份;
纳米球形粒子:1~5份;
交联剂:0.1~1份;
光引发剂:0.5~0.8份。
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为环氧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得到,其结构式 (I)所示:
式(I)中,R1为羟基、甲基或芳基;R2为羟基、甲基或芳基;x为50~100的正整数,y 为10~20的正整数,z为50~100的正整数。
本发明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由环氧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得到。由于环氧丙烯 酸酯具有硬度大,高光泽等特点,但柔顺性差,不耐老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具有耐老化, 柔韧性好,粘度低等特点,但是价格贵,涂层硬度低。
本发明中加入由环氧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得到丙烯酸酯共聚物,可引入上 述环氧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两种反应物的优点,共聚得到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硬 度大,光泽度好,柔顺性好,耐老化等优点。同时,本发明中加入的线性丙烯酸酯共聚物 的作为压敏胶的基材,并对产品提供一定的内聚力,可改善压敏胶产品的持粘性和剥离强 度。
优选的,所述粘度调节剂为下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苯乙烯、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丙烯酸异辛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本发明加入粘 度调节剂可调节体系粘度,避免体系粘度过高或过低,提高产品的初粘性和剥离强度。本 发明通过粘度调节剂将体系粘度控制在8000-12000mPa·s之间,同时调节体系中长短碳链 的比例为1:2.5-4,短支链活动能力强,可以提高压敏胶产品的初粘性,长支链内聚强度高, 可以改善压敏胶产品的剥离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环保胶粘剂
- 下一篇:芯片接合薄膜、切割/芯片接合薄膜及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