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川滇桤木次生代谢物对乙基苯乙酮为趋避云南松小蠹的缓释剂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9911.6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波;赵宁;朱家颖;杨斌;王大伟;泽桑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
主分类号: | A01N25/02 | 分类号: | A01N25/02;A01N25/18;A01N35/04;A01P17/00;A01M1/20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孙山明 |
地址: | 65022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南松小蠹 对乙基苯乙酮 次生代谢物 缓释剂 乙基苯 持续周期 顶端开口 环境友好 非寄主 石油醚 酮溶液 正己烷 正戊烷 正相关 溶剂 缓释 溶质 树高 衰弱 枝干 枝梢 取材 种群 林木 悬挂 配置 应用 | ||
川滇桤木次生代谢物对乙基苯乙酮为趋避云南松小蠹的缓释剂及方法。本发明以正己烷或正戊烷或石油醚为溶剂、以对乙基苯酮为溶质配置对乙基苯酮溶液,用于趋避云南松小蠹危害程度不同的林分;对乙基苯乙酮浓度与云南松小蠹对林分危害程度正相关。应用是将缓释剂浓度设置为50~500 ng/uL置于一顶端开口的缓释瓶内,按方位、树高塔式交叉悬挂于衰弱木枝干枝梢上。本发明取材于云南松小蠹的非寄主林木次生代谢物,趋避力强、持续周期长、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可持续用于控制云南松小蠹的种群数量,推广潜力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害虫防治,涉及防治云南松小蠹的药物缓释剂。
背景技术
云南松小蠹是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横坑切梢小蠹(T.minor)、短毛切梢小蠹(T.brevipilosus)等以为害云南松为特征的一类蛀干小蠹,新羽化成虫喜食健康松树嫩梢,持续期8~9个月致使树势衰弱;性成熟后则选择衰弱的云南松树干作为取食、产卵和繁殖,持续3~4个月最终使树木死亡。但该小蠹从搜寻寄主开始,到雌雄个体相遇、交配、产卵、胚后发育等各个过程均受到非寄主气味的影响,对林区内存在寄主植物具有高度的选择和辨识能力。
川滇桤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隶属于桦木科桤木属植物,是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适生性和抗逆能力,常用作云南松林中低产林改造和混交林营造的优良树种之一(陈强等,西部林业科学,2007, 36,16-21;陈永坤,云南林业,2011,32,53-53)。研究显示桦木科属植物含有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绿原酸、萜烯类等化合物,能有诱集和趋避某些森林害虫 (姜文霞等,武汉植物研究,1992,0,391-392;杨晓珍等,大理学院学报,2013, 12,9-11等)。而云南松林套种川滇桤木证实明显降低云南松小蠹的危害,这可能与川滇桤木所释放的次生代谢物质,特别是与分子量小、沸点低、易挥发的气味物质存在关系。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次生代谢物质的组成和活性成分,文献中仅见到尼泊尔桤木、川滇桤木果实、桤木叶片中的化合物,且这些化合物主要是高分子次生代谢物质,并未报导较为完整的川滇桤木次生代谢物质的成分以及对这些成分的分析。而川滇桤木成长于海拔高度1500~3000m、土层厚度大于80cm,湿润的黄红或紫色土壤,且生长期至少5年,限制了套种林木预防危害的效用。相关专利文献,如“抗云南松小蠹混交林模式快速筛选方法(CN201010249717.1)”是栽培非寄主林木营造混交林以实现持续控制小蠹虫的方法,但该方法也受限于非寄主林木的自然生长环境和抚育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首先是从云南松小蠹非寄主植物川滇桤木众多次生代谢物质中筛选和鉴定活性成分,提供一种以生物学测定和嗅觉受体验证,干扰云南松小蠹寄主依存和繁殖,趋避持续期不少于8个月的川滇桤木次生代谢物趋避云南松小蠹的缓释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该缓释剂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力、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按以下方式实现:
(一)川滇桤木次生代谢物对乙基苯乙酮为趋避云南松小蠹的缓释剂该缓释剂以正己烷或正戊烷或石油醚作为溶剂,以对乙基苯乙酮为溶质配置对苯乙基酮溶液,用于趋避云南松小蠹危害程度不同的林分。
所述的缓释剂的对乙基苯乙酮浓度与云南松小蠹对林分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所述的缓释剂:该缓释剂以正己烷作为溶剂,以对乙基苯乙酮为溶质,配置浓度50~750ng/uL对乙基苯乙酮溶液。
所述的缓释剂的对乙基苯乙酮浓度与云南松小蠹对林分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二)应用上述趋避云南松小蠹的缓释剂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未经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9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低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的低毒农药配方及配制方法
- 下一篇:捕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