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铜互连布线结构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9701.7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玲;章晓文;梁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 |
地址: | 5106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互连 布线 结构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多层铜互连布线结构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开封方法获取多层铜互连布线结构的裸芯片;
清除所述裸芯片表面的残留物;
采用反应离子蚀刻法去除所述裸芯片表面的保护膜;
采用热熔蜡将去除保护膜后的裸芯片固定于研磨抛光夹具;
根据失效分析的结果,对所述裸芯片的缺陷区域进行平行抛光剥层操作,所述平行抛光剥层的工艺参数为:采用氧化硅悬浮液作为抛光液,所述氧化硅悬浮液中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0.03-0.05μm,所述氧化硅悬浮液的滴加速率为0.3-0.8滴/秒;
利用显微观察监测平行抛光进度直至达到目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铜互连布线结构的厚度为5-30μm,所述多层铜互连布线结构中各金属层的厚度为0.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离子蚀刻法的工艺参数为:反应气为CF4和O2;反应气流量:CF4流量为40-50ml/min,O2流量为10-20ml/min;真空度为120-170mTorr;射频输出功率为180-220w;反应离子刻蚀功率130-170w;腐蚀时间为10-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蜡固定芯片的工艺参数为:将所述研磨抛光夹具加热至170-180℃,然后将热熔蜡置于夹具上,熔融后将芯片置于热熔蜡中,最后冷却至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反应离子蚀刻法去除所述裸芯片表面的保护膜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多层铜互连布线结构的裸芯片采用聚焦离子束制作纵向截面,获取所述裸芯片的多层铜互连布线结构的截面参数,所述截面参数包括所述裸芯片中的金属层数及其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聚焦离子束制作纵向截面的步骤为:6.0-7.0nA束流初始剖切,挖出阶梯式的剖面;1.0-2.0nA束流精细加工处理剖面;25-30pA束流抛光处理获得清晰的剖面形貌。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观察包括金相显微观察和/或扫描电子显微观察。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聚酰亚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97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