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膜的校正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8003.5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7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校正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膜的校正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3D显示是近年来显示领域的一个热点,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眼镜、头盔、光栅等分光作用使左右眼图像分别进入人的左右眼,通过大脑合成立体图像。其中采用柱透镜3D膜式自由立体显示技术是来实现3D显示的新型技术。
由于3D膜制作生产工艺的限制、贴合的误差等因素,导致显示屏上的3D膜的参数值与设计理论值存在误差,影响3D膜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3D膜的校正方法及系统,以提高3D膜的显示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膜的校正方法,包括:
A、控制贴有3D膜的第一终端根据3D膜的参数值,生成交织测试图,并通过所述3D膜展示生成的交织测试图;
B、控制第二终端中的摄像头以设定的拍摄角度,对通过3D膜展示的交织测试图进行拍摄,以得到条纹图像;
C、依据所述条纹图像的实际频率值和期望频率值,确定3D膜的新参数值,并返回执行步骤A,直到满足设定的参数校正条件为止。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膜的校正系统,包括通讯连接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且第一终端的屏幕贴有3D膜,所述第二终端中设置有摄像头,所述3D膜的校正系统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A、控制贴有3D膜的第一终端根据3D膜的参数值,生成交织测试图,并通过所述3D膜展示生成的交织测试图;
B、控制第二终端中的摄像头以设定的拍摄角度,对通过3D膜展示的交织测试图进行拍摄,以得到条纹图像;
C、依据所述条纹图像的实际频率值和期望频率值,确定3D膜的新参数值,并返回执行步骤A,直到满足设定的参数校正条件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贴有3D膜的第一终端根据3D膜的参数值,生成交织测试图,并通过3D膜展示交织测试图,第二终端中的摄像头拍摄通过3D膜展示的交织测试图以得到条纹图像,且依据条纹图像的实际频率值和期望频率值,确定3D膜的新参数值,再用新参数值对3D膜进行校正,直到满足设定的参数校正条件为止,即,依据条纹图像的实际频率值和期望频率值,经过几次迭代计算,测出3D膜的实际参数值,提高了3D膜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3D膜的校正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3D膜的校正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初始条纹图像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中间种条纹图像的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最终种条纹图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3D膜的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与完整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3D膜的校正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3D膜的校正系统执行。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控制贴有3D膜的第一终端根据3D膜的参数值,生成交织测试图,并通过所述3D膜展示生成的交织测试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是诸如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第一终端的屏幕上贴有3D膜,3D膜的参数值可以包括3D膜的柱状透镜线距pitch值和/或斜率slant值。
具体的,第一终端根据3D膜的参数值,生成交织测试图,并全屏展示生成的交织测试图,展示的交织测试图透过3D膜后形成条纹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终端获取3D膜的新参数值时,依据新参数值生成新的交织测试图,并通过3D膜展示新的交织测试图。
步骤12、控制第二终端中的摄像头以设定的拍摄角度,对通过3D膜展示的交织测试图进行拍摄,以得到条纹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8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电脑处理移动终端数据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下一篇:生物降解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