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式连续化生产CLT酸氯化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4985.0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辉;仇文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秦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03/22 | 分类号: | C07C303/22;C07C309/39;C07C309/4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连续 化生 clt 氯化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颜料中间体的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式连续化生产CLT酸氯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CLT酸(CLT acid)又称C酸,化学名称为6-氯-3-氨基甲苯-4-磺酸,相对分子量为221。CLT酸为白色或微红色固体粉末,基本无毒,略溶于水,易溶于氨水及碱液,是合成红色有机颜料的重要中间体。由CLT酸合成的金光红C和橡胶大红LC主要用于油墨、橡胶以及文教用品的着色,是世界上经久不衰、不可缺少的高档红色有机颜料。
目前,国内外的CLT酸合成方法基本上是甲苯磺化法,合成路线见方程式1:
方程式1
如方程式1所示,甲苯经磺化得到CLT酸磺化物、CLT酸磺化物氯化得到CLT酸氯化物、CLT酸氯化物硝化得到CLT酸硝化物,CLT酸硝化物经还原得到CLT酸成品。该方法原料来源广、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
目前常用的磺化反应器有釜式、罐组式、膜式、喷射式等。其中,间歇式釜式及罐组式磺化反应器相间接触面积小,传质传热效果差,生产效率低;膜式磺化反应器结构复杂,设备的加工、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都较高,投资费用大,操作弹性小,开停车不方便,且换热面积有限,对于三氧化硫磺化甲苯的反应容易产生局部过热,会降低产品的选择性,不利于磺化反应的进行。
公开号为CN1566083A的中国专利文献一种萘磺酸的制造方法,将萘连续定量泵入膜式或列管式反应器中,同时按比例送入含SO3气体的磺化剂,萘沿反应器壁呈膜状流下,与SO3气体接触,瞬间发生反应,得到以α-萘磺酸为主的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连续输送至老化器进行异构化,最终得到以β-萘磺酸为主要成分的萘磺酸产品。该方法采用三氧化硫作为磺化剂,反应剧烈,热量不易散发,易导致过磺化、色泽恶化、炭化及爆炸性氧化等缺点。
现有技术中,多通过间歇釜式方式制备CLT酸及其中间体,操作繁琐,目的产物的选择性差,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CLT酸合成方法的诸多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式连续化生产CLT酸及其中间体的方法,同传统的间歇式反应釜相比较,反应设备体积较小、反应稳定性好、产品选择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式连续化生产CLT酸氯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甲苯和硫酸在磺化管道反应器内进行磺化反应;
步骤(2):步骤(1)得到的磺化反应液连续通入氯化管道反应器内与氯气反应,制得CLT酸氯化物。
和现有间歇釜式反应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反应过程可控性好,目的产物选择性高;反应过程无需对中间体进行纯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可降低甲苯挥发对环境的污染。
所述的磺化管道反应器优选管道式液液静态混合器。进一步优选为SK型管道式液液静态混合器和/或SV型管道式液液静态混合器。
步骤(1)中,先用蒸汽将磺化管道反应器预热至90℃-100℃;随后分别泵入硫酸和甲苯。进料在所述磺化反应管道内进行磺化反应,由磺化反应管道出口及时采出磺化反应液,所述的磺化反应液为CLT酸磺化物的硫酸溶液。
步骤(1)的反应方程式见方程式2:
方程式2
所述的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大于98%,在进入磺化管道反应器前,先预热至90-100℃。
步骤(1)中,甲苯与硫酸的投料重量比为1:2~3。所述投料重量比可保证甲苯的完全反应,避免未反应的甲苯参与后续的氯化、硝化等反应。
作为优选,甲苯与硫酸的投料重量比为1:2.5。
硫酸的进料流量优选为200-300kg/h。
步骤(1)中,磺化反应的温度为100~130℃。采用自动控温设备调控磺化管道反应器内的温度。
反应过程中,通过HPLC监控连续化反应状态,每1-2h为一个取样周期,所采取的样品为磺化管道反应器出口处的反应液。若所取样品中甲苯的含量大于1%时,暂停进样,通过拼接方式延长磺化管道反应器,从而延长反应时间(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直至甲苯含量低于1%。
作为优选,所述的磺化管道反应器的管道长度为80-150m。进一步优选为10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秦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秦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4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