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源储存CO2灭火系统及包含该灭火系统的高架仓库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4110.0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7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国;李建林;康建慧;马越峰;张继龙;毛同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4 | 分类号: | A62C3/04;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刘卓夫 |
地址: | 1013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储存 co sub 灭火 系统 包含 仓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火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源储存CO2灭火系统及包含该灭火系 统的高架仓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式的高速发展,火灾形式越来越严峻,各类场合突发性火灾越 来越多,火灾规模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各种自动化仓库的防火形势很 严峻,自动灭火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传统的灭火形式主要有水、水喷雾、细水雾、 超细干粉、负压式泡沫、气体等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是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水灭火系统,可用在各种固体火灾和变压器火灾的场所。因其水滴不够细散, 给火灾后的生产和恢复带来困难,另外由于灭火用水量较多,灾后排水困难。细水雾灭火系 统是利用柱塞泵或N2为驱动力,使水流形成雾化颗粒以使火场温度迅速降低,加之水雾的 冲击力以及水雾在燃烧物表面形成的水蒸气层而使火灾的发展速度受到控制。细水雾灭火 系统是目前广泛用于钢铁冶金企业电缆隧道、电气室、地下室等场所的灭火系统。但是该系 统存在对水源质量要求高、控制系统复杂、工程造价高等缺陷。超细干粉灭火剂把化学灭火 的优势和物理灭火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对有焰燃烧的化学抑制作用以及对热辐射的 遮隔、冷却作用。超细干粉灭火剂既适用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又适用于开放场所局部部位的 灭火,灭火效率较高,但喷口温度较高,可能因复燃而发生二次火灾,同时因受药剂使用年 限的影响,需要及时更换而增加投入资金。负压泡沫灭火装置是在负压式泡沫喷枪上通过 喷射形式的负压吸力吸入空气,气、液混合后形成泡沫用于灭火,发泡倍数低,发泡效率低, 水、泡沫液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灭火所需的水源及动力系统要求高,灭火效果差。在气体 灭火系统中,“哈龙”(卤代烷)被公认为有优良效果的灭火剂,但其对臭氧层破坏性很大(是 氟里昂的3-10倍)。发达国家1994年淘汰“哈龙”之后,以大气中惰性气体作为灭火剂。为此, 我国决定2010年前淘汰“哈龙”灭火剂,在重要场所强制实施以惰性气体灭火为主导的灭火 系统,以确保重要场所的安全。
科研单位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希望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越的灭 火系统,以降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和降低建造灭火系统的成本,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着尚 未克服的技术难题。
目前市场上大型仓库基本上采用水消防系统,但存在着火灾后的生产和恢复困 难、货物损失大等缺陷;计算机房、图书馆等小型场所也不适合采用水消防系统。经研究发 现,目前的小型CO2灭火系统建设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高,不适用于仓库等大型建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灭火速度快、成本低的地源储 存CO2灭火系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地源储存CO2灭火系统的一体式自动化 高架仓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源储存CO2灭火系统,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源储存CO2灭火系统,包括液态CO2储罐、喷嘴和控制系统,液态CO2储罐通过 设置有控制阀的系统管路与喷嘴连接,液态CO2储罐设置于地下;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和中 央控制器,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能够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控制阀打 开或关闭系统管路。
优选地,液态CO2储罐埋设在冻土层以下。
优选地,CO2灭火系统包括防护区,传感器安装在防护区内,传感器是烟雾传感器 和/或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液态CO2储罐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加液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安全 阀和与安全阀连接的压力表,压力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加液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室外的二 氧化碳压缩机。
优选地,控制系统是PLC控制系统。
优选地,控制系统包括可相互切换的自动控制模块、手动控制模块和应急操作控 制模块;
正常情况下系统在自动控制模式下工作,自动检测火灾情况,一旦发现火灾,立即 启动灭火系统灭火;
在特殊情况下或调试试验时利用手动模式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4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育训练器械及其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头皮用药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