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堂饮食数据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9723.5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0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诚;范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堂 饮食 数据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食堂饮食数据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所以通过技术方案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膳食成为研究的热点。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从幼儿园至大学,平均需要十几年的在校时光,这通常也伴随着长时间地在校食堂消费。另外,很多大型单位也拥有之间的员工食堂。因此食堂作为面向较为固定的就餐者的用餐地,通过分析食堂就餐者的用餐行为、习惯,对于为个人提供健康饮食计划、为日后医生诊病提供依据、为医学研究大数据挖掘获取潜在的人们尚未发现的食物与人类性格、身高、疾病等生理的关系,以及食堂经营者根据情况更换菜品都十分重要。
但是,目前很少有食堂能做到对用餐者的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导致来自于食堂的宝贵研究数据白白浪费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食堂饮食数据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对食堂的用餐者的用餐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为饮食习惯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食堂饮食数据监控系统,包括设置在食堂的现场采集端、就餐者的移动终端以及远程监控端,所述现场采集端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之连接的第一组电子秤、第二组电子秤、读卡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组电子秤和第二组电子秤均包括多个电子秤,且每个电子秤对应一种饭菜,其中,第一组电子秤用于称量就餐者用餐前购买的各种菜品的重量,第二组电子秤用于称量就餐者用餐后所剩饭菜的重量,读卡器用于采集就餐者的饭卡内信息,控制模块将第一组电子秤、第二组电子秤、读卡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给远程监控端,远程监控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扣费和个人饮食数据的建立,并将个人饮食数据发送至对应的就餐者的移动终端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就餐者的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GPRS通信模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就餐者的饭卡内的信息包括持卡人姓名、持卡人手机号码以及账户金额。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个人饮食习惯数据包括菜品偏好和每顿饭的平均浪费量。
基于上述监控系统的食堂饮食数据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就餐者选择完菜品后,第一组电子秤的各个电子秤称量对应菜品的重量;
(2)读卡器采集就餐者的饭卡信息,控制模块将饭卡信息连同步骤(1)得到的各菜品的重量信息上传给远程监控端,远程监控端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扣费;
(3)就餐者用餐完毕后,第二组电子秤的各个电子秤称量对应菜品的剩余重量;
(4)读卡器采集就餐者的饭卡信息,控制模块将饭卡信息连同步骤(3)得到的重量信息上传给远程监控端,远程监控端根据用餐前后各菜品的重量信息,得出就餐者该次就餐行为的饮食数据,并存入数据库中;
(5)远程监控端周期性地将各位就餐者的饮食数据发送至他们的移动终端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集就餐者用餐前后的饭菜重量,能够得到用餐者的饮食偏好、食量以及每顿饭的平均浪费量,统计这些数据可以为个人提供健康饮食计划、为日后医生诊病提供依据、为医学研究大数据挖掘获取潜在的人们尚未发现的食物与人类性格、身高、疾病等生理的关系,以及食堂经营者根据情况更换菜品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9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耗的蓝牙开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制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