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性可回收纳米吸附剂的含铬制革废水的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7062.2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0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意;官小玉;常金明;范浩军;颜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J20/28;B01J20/22;B01J20/30;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性 可回收 纳米 吸附剂 制革 废水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可回收纳米吸附剂的含铬制革废水的治理方法,属于可持续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鞣制是鞣剂分子向皮内渗透并与生皮胶原分子活性基结合而发生性质改变的过程。鞣制所用的鞣剂有很多种,包括矿物鞣剂、植鞣剂、合成鞣剂等。长期以来,由于铬鞣革湿热稳定性高、耐水洗能力强、柔软、丰满、弹性和延伸性好等特点,铬鞣剂备受青睐。然而,皮胶原对传统铬鞣剂的吸收有限,约有30-40%三价铬被排放于制革废水中,造成对铬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三价铬在环境中可被氧化成具有致癌风险的六价铬,从经济及环保角度出发,制革废水中三价铬的治理刻不容缓。
目前,含铬制革废水的治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以及一些传统的吸附方法。然而,化学沉淀法会产生大量的含铬污泥,造成二次污染;膜分离法及离子交换法由于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传统吸附剂如膨润土、活性炭、海藻等由于吸附后难以从制革废水中彻底分离,其实际应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磁性可回收纳米吸附剂的含铬制革废水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其中所述物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1)磁性可回收纳米吸附剂的制备:
(1.1)表面含氨基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将1-10份经二氧化硅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分散于100-150份溶剂中,并于室温下超声振荡10-40分钟;然后滴加2-5份硅烷偶联剂,同时升温至80-120℃反应18-24小时,获得的产物用磁铁进行分离并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烘干至恒重后即得表面含氨基的磁性纳米颗粒;
(1.2)磁性可回收纳米吸附剂的制备:将2-5份表面含氨基的磁性纳米颗粒分散于150-200份溶剂中,在持续搅拌和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1-4份缩合剂,0.5-2份活化剂,0.5-2份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加料完毕后在-20-40℃反应20-30小时,反应结束后,产物用磁铁分离并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烘干至恒重,得到磁性可回收纳米吸附剂;
(2)含铬制革废水的治理:将以上制得的磁性可回收纳米吸附剂0.5-4份加入100份含三价铬的制革废水中,6-24小时后,用磁铁将吸附剂分离。
以上方法中步骤(1.1)所述磁性纳米颗粒为粒径为15-60nm的Fe3O4、γ-Fe2O3中一种或多种。
以上方法中步骤(1.1)所述溶剂为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方法中步骤(1.1)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方法中步骤(1.2)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磷酸盐缓冲溶液、乙腈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方法中步骤(1.2)所述缩合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方法中步骤(1.2)所述活化剂为4-二甲氨基吡啶、1-羟基苯并三氮唑、N-羟基琥珀酰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方法中步骤(1.2)所述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为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原儿茶酸、均苯三酚酸、没食子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采用活化技术活化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结构中的羧基,引发羧基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氨基间酰胺化反应,进而将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共价锚定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接枝率高。
2、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大,当表面锚定有大量小分子吸附剂时,其吸附能力与传统吸附剂相比有显著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