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鸭嘴侧向开合的高速栽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3461.1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3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立;赵桦;郑书友;戴耀辉;徐飞;杨丽红;胡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向 高速 栽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栽机高速栽植机构,尤其是一种鸭嘴侧向开合的高速栽植机构,主要应用于移栽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钵苗移栽与传统直播方式相比的主要优点是:能缩短蔬菜生长周期,有利茬口安排,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钵苗移栽后根系发达、开花成熟一致,可为后续的管理、收获等环节提供便利条件。因此,蔬菜、花卉生产者非常喜欢穴盘育苗、钵苗移栽,但长期以来,钵苗移栽一直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50%以上。人工移栽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移栽质量差,难以实现大面积移栽,从而导致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低下,制约了我国相关种植业的发展。移栽机能够大大降低人工移栽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移栽效率、质量和钵苗成活率,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机械化钵苗高速移栽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栽植系统是移栽机的核心系统。栽植系统的作用就是把分苗器或人工送来的钵苗,通过鸭嘴栽植器将穴盘苗在保证栽植质量的前提下植入大田。大多数蔬菜作物对钵苗栽植质量或栽植工序具有直立性要求,而要保持栽植钵苗的直立性,则需要保证栽植瞬间的相对静止。在移栽机连续前进运动的情况下,为每个栽植钵苗创造一瞬间的相对静止状态,以便实现钵苗在静止直立状态下完成定植,以上为移栽机的零速投苗原理。因此,在栽植投苗过程中,移栽机的前进速度必须要与钵苗栽植瞬间的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钵苗获得相对地面的瞬时绝对速度为零,此时钵苗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移栽机栽植器植苗机构投放钵苗,然后进行覆土填压,完成栽植过程。目前,受“零速投苗”限制,移栽机栽植速度较慢,通常为每分钟40株左右。
公开号为CN10171567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直列式栽植装置,用于移栽的打孔、成穴、栽苗作业,由传动装置、栽植器、控制机构、机架组成。传动装置包括链轮、齿轮、轴及曲柄连杆机构,其中曲柄连杆机构由曲柄、连杆、推杆、机架及轴承组成。控制机构由定位杆、限位板、右连杆、左连杆组成,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机架上。驱动动力经链轮、齿轮、轴传动,带动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实现栽植装置的往复直线运动。当栽植器运动到上止点时处于闭合状态,通过喂苗装置将钵苗投入栽植器内,随着栽植器运动到将近下止点的过程中入土打孔,并在控制机构作用下将栽植器打开,钵苗被投入穴孔内完成栽苗作业,随后栽植器向上运动,当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控制机构将其关闭进入下一工作循环。栽植器做往复直线运动,提高了投苗频率和可靠性。但由于所述直列式栽植装置是和移栽机一起向前移动的,因此在水平方向有分速度,栽植器在完成载苗程序后,由于惯性会对秧苗产生刮带,导致秧苗的栽植直立度不好和倒伏,降低了移栽质量,也不利于秧苗的生长。
为了克服栽植器水平分速度导致的伤苗与刮带问题,公开号为CN10199926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旱地移栽机植苗机构,包括行星架、中心轮、行星轮Ⅰ、行星轮Ⅱ、连杆Ⅰ、连杆Ⅱ、滚子、槽型凸轮和鸭嘴式栽植器;通过控制行星轮系齿数比、凸轮槽型、行星架与连杆长度和与长度差等参数,可得到一种适合鸭嘴式植苗器接苗、带苗、打穴放苗的植苗运动轨迹,按该运动轨迹设计的植苗机构所栽秧苗具有良好的栽植直立度,同时可避免伤苗与刮带。但该种植苗机构的结构复杂,打穴放苗时鸭嘴式植苗器与地面的相对速度必须为零时,才能保证秧苗的直立度,特别是,该植苗机构的植苗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移栽机栽植系统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鸭嘴入土角调节臂的鸭嘴侧向开合的高速栽植机构,调节并使鸭嘴在入土植苗时与地面保持朝前一倾角,这样秧苗移栽的瞬间并不直立,而是稍微后仰,由于高速移栽时秧苗本身随移栽机高速前进的惯性冲量,恰好将稍微后仰的秧苗扶起,秧苗在覆土轮的作用下而直立;也就是,前倾鸭嘴移栽的朝后稍斜倾的秧苗与其高速前进速度带来的惯性冲量相抵消,以保持秧苗直立,突破零速投苗移栽理论。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高速移栽机的栽植机构,每分钟植苗速度可超过60株,能解决栽植速度慢、直立度不好和栽植质量低的问题,并提高了秧苗的栽植质量和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