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杂波背景下基于预白化比率均值检测器的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175.3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水鹏朗;张坤;许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杂波 背景 基于 白化 比率 均值 检测器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杂波背景下基于预白化比率均值检测器的目标检测方法,可用于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
背景技术
当高分辨率雷达工作在小擦地角的情况下,海杂波呈现出较强的非高斯特性,可以利用复合高斯模型来模拟海杂波。根据海杂波复合高斯模型,海杂波被描述为散斑分量和纹理分量的乘积。散斑分量满足零均值复高斯过程,与快变的Bragg散射相关;纹理分量为非负随机过程,与雷达照射海面慢变的纹理信息相关,相干时间大约为100ms。早在上世纪40年代,恒虚警技术就已经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里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国际上已有相对成熟的整套的CFAR检测理论和方法。文献“胡文琳.机载雷达恒虚警率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中介绍的比率均值检测器,利用参考单元的采样值取平均的方法来估计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该方法的使用有两个重要的前提假设:检测单元杂波的统计特性与参考单元的统计特性相同;检测单元与参考单元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实际环境中,由于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第二个前提假设无法满足,导致比率均值检测方法的性能严重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海杂波背景下基于预白化比率均值检测器的目标检测方法,以提高在海杂波背景下的检测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1)利用雷达发射机发射脉冲信号,雷达接收机接收经过海面散射形成的回波数据,构建回波数据中检测单元的观测向量z和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zk为:
k=1,2,…,P
其中,H0表示仅有杂波不存在目标的假设,H1表示有杂波且存在目标的假设,c表示检测单元的海杂波向量,ck表示参考单元的海杂波向量,s表示目标回波信号,P表示参考单元数目;
(2)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得到回波数据中检测单元的观测向量z和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zk的归一化样本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值
(3)利用归一化样本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值分别对回波数据中检测单元的观测向量z和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zk进行白化,得到白化后的检测单元的观测向量和白化后的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
(4)假设有杂波且存在目标,计算白化后检测单元的观测向量的平均功率e和白化后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的平均功率ek,根据该平均功率e和ek,计算检验统计量ξ:
其中,表示P个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的平均功率;
(5)设置虚警概率Pfa,计算相应的检测门限T;
(6)将检测统计量ξ与检测门限T进行比较,判断检测单元中目标是否存在:如果ξ≥T,说明检测单元有目标,如果ξ<T,说明没有目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针对海杂波的相关性,采用白化方法在检测前对海杂波进行白化,提高了后续检测器的检测性能。
2)由于本发明利用杂波数据实时更新海杂波归一化样本协方差矩阵,能够自适应的与检测环境中的杂波特性相匹配,可以获得更好的检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用本发明和现有比率均值检测器得到的仿真数据的目标检测概率在不同信杂比下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回波数据中检测单元的观测向量z和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zk。
雷达发射机发射脉冲信号,雷达接收机接收经过海面散射形成的回波数据,该回波数据是包括距离维、波位维和脉冲维的三维数据,每个距离维和波位维构成一个分辨单元;
在回波数据中任意选取一个分辨单元作为检测单元,并在检测单元周围选取P个分辨单元作为参考单元;
构建回波数据中检测单元的观测向量z和参考单元的观测向量zk:
当检测单元仅有杂波不存在目标时,z=c,zk=ck,
当检测单元有杂波且存在目标时,z=s+c,zk=ck,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