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濒危羊踯躅离体组织培养繁殖与保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027.1 | 申请日: | 2016-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向东;刘梦露;戴亮芳;刘李珠;杨雪琴;余尚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濒危 踯躅 组织培养 繁殖 保存 方法 | ||
1.一种濒危羊踯躅离体组织培养繁殖与保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外植体的活体增殖与选择;
多重表面灭菌流程;
接种初代培养:取出外植体接种在腋芽启动分化的培养基上;
分化培养:将步骤3中的腋芽长至4-6cm时,去除老叶,取新长出的外植体顶芽和茎段1-2cm转接到分化扩繁培养基上6,7-V+ZT1.5mg/L+NAA0.05mg/L+2,4-D 0.05mg/L 进行脱分化和增殖培养20-40d,脱分化率达100%;
离体快速繁殖培养:将步骤4中经脱分化的不定芽转至繁殖培养基上;
羊踯躅不定芽的离体保存培养;
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
其特征在于,
步骤(1)具体为:为了能收集更多分生能力好的腋芽,将野外活体羊踯躅的顶芽剪去,10-20天后每一枝条可新萌发3-5个新的嫩腋芽,等腋芽长至1-2cm时,从腋芽基部剪取腋芽,经自来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水滴后装入无菌容器备用;
步骤(2)具体为:外植体用软毛笔刷洗枝叶,用自来水洗去枝叶上的灰尘后,在超净台上放入无菌瓶中,用70%体积比的乙醇表面灭菌0.5-1分钟,接着多重灭菌法灭菌,即先用10%的双氧水H2O2表面灭菌10min,所述双氧水含0.5%的吐温20,无菌水冲洗2-3次,接着再用0.1%的升汞HgC12,所述升汞含0.5%的吐温20,灭菌5-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灭菌后的腋芽外植体备用;
步骤(3):培养基组成为改良的6,7-V+ZT玉米素1.0mg/L,培养基的蔗糖用量30g/L,琼脂为0.8%,pH值为5.6,培养参数为25±2℃,相对湿度为60-70%,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光照时间14h/d,技术指标为外植体污染率低于10%-20%;
步骤(4)培养条件同步骤3;
步骤(5)培养成分和培养条件同步骤3,每瓶40-50ml培养基中接种3-4个1-2cm的不定芽,从组培苗茎基部分化产生出丛生苗,技术参数为不定芽增殖系数达8-10.5;
步骤(6):离体培养的不定芽可以在离体条件下延缓生长,采用的培养基为1/2的6,7-V+玉米素ZT1.0mg/L,培养基的蔗糖用量15g/L,培养温度15-20℃,其他培养的环境条件同步骤(3);技术参数为不定芽3-4个月转接一次;
步骤(7):切取步骤5中健壮、整齐一致的芽用于生根,生根培养基由1/2 的6,7-V基本培养基添加0.05mg/L NAA构成,培养条件同步骤3,30-40d后揭去已生根苗的瓶盖使组培苗适应自然环境2-5d,随后移栽入营养钵中,基质为珍珠岩:营养土=1:2,进行驯化移栽,营养钵用小拱棚保湿,相对湿度为70-80%,温度为20-25℃,10-15d后逐渐揭开棚膜,15d后完全揭开小拱棚膜,技术参数为生根率和驯化成活率均8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师范大学,未经江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0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杂交构树组织培养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粳稻花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