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度可变的半主动悬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9523.1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4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汪若尘;余未;丁仁凯;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可变 主动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悬架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刚度可变的半主动悬架。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架与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力和力扭,缓冲 由路面产生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目前,在车辆上广 泛使用的仍然是被动悬架,其刚度与阻尼不可调,只适用于单一的路面情况。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人们提出了性能更加优越的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虽然主动悬 架和半主动悬架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路面来优化车辆平顺性,但主动悬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半主动悬架介于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之间,其结构简单,几 乎不消耗车辆动力,并且能获得接近主动悬架的性能。但现有的半主动悬架主要进行悬架阻 尼系数的调节,对于悬架刚度调节局限在空气悬架和油气悬架的应用中。电磁弹簧是一种新 兴的电磁吸振技术,利用磁极的物理特性可以实现刚度的调节,其体积小、质量小、响应速 度快。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成为了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传统 的被动悬架将振动能量通过热能消耗掉,大部分智能悬架还需要额外的能源进行控制。如果 能将振动能量进行回收并进行合理利用,不仅能有效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降低环境污染, 还能抑制振动,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
中国专利20110457008.7公开了一种电磁弹簧减振器,利用电磁铁的引力与斥力抑制车 身振动、调节车身高度,但其刚度与阻尼控制耦合,不能分别进行控制,并且未能进行振动 能量回收,另外也没有考虑到悬架的“fail-safe”特性,当悬架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悬架将 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度可变的半主动悬架,该半主动 悬架可以实现刚度、阻尼的分别控制,能够提高车辆的平顺性与舒适性、衰减振动;通过馈 能装置实现汽车行驶过程中回收部分振动能量;通过设置螺旋弹簧,当悬架控制部分失效时, 仍能达到被动悬架的减振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刚度可调的半主动悬架,包括上连接环、下连接环、弹簧上支座、弹簧下支座和刚 度可调装置,所述上连接环连接车身,下连接环连接转向节;所述上连接环下端面固定有弹 簧上支座,下连接环上端面固定有弹簧下支座;所述刚度可调装置位于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 之间;
所述刚度可调装置包括活塞杆、动子、定子和套筒;所述动子和定子位于套筒内部,且 三者同轴;所述活塞杆穿过动子、定子和套筒的中心;所述活塞杆固定在上连接环下端;所 述动子固定在活塞杆外壁;所述定子固定在套筒内壁上,所述定子上固定有励磁线圈;所述 动子和定子的工作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且沿工作表面轴向分布有等距等宽的小齿;所述励磁 线圈连接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端口安装有与活塞杆配合的直线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动子上下端面均紧贴有橡胶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动子和定子的工作表面间留有0.1mm的微小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通过四个攻有螺纹的卡块和螺栓固定在套筒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刚度可调装置下部同轴设有馈能装置;所述活塞杆末端伸至馈能装置内 部;
所述馈能装置包括永磁体、电枢绕组和直线电机定子;所述永磁体贴在活塞杆外壁并随 其运动;所述直线电机定子固定在弹簧下支座上端面;所述励磁线圈和控制器之间连接馈能 电路,所述馈能电路连接电枢绕组;所述控制器还连接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和车轮加速度传感 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上支座和弹簧下支座之间还固定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刚度 可调装置并联构成悬架总刚度;所述螺旋弹簧的刚度小于等于车身最低振动频率所对应的悬 架整体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刚度可变的半主动悬架,设置刚度可调装置,通过调节励磁电流 大小实现悬架刚度可调,克服了一般半主动悬架无法调节系统刚度的缺点;设置馈能装置实 现了振动能量的回收与悬架阻尼系数可调,并通过馈能回路为刚度可调装置供电,提高了燃 油经济性;设置螺旋弹簧,当刚度可调装置失效时,螺旋弹簧仍能保证悬架的正常工作,满 足“fail-safe”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9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