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灵活配置的数据库分层存储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9405.0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3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华;冷建全;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史静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活 配置 数据库 分层 存储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灵活配置的数据库分层存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SQL功能,用于支持用户按需灵活配置表、索引和WAL日志的存储管理方式;和用户利用提供的所述SQL功能,依据应用数据的活跃程度,定制自己的表、索引和WAL日志的存储管理方式。本发明有益效果:所述方法采用分层存储思想,对传统数据库存储管理进行优化,改造后的数据库不仅支持NVM和SSD等新型存储介质,而且还允许用户通过SQL命令按需分层存储数据,有效解决传统数据库的IO瓶颈问题,显著地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存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据库存储优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灵活配置的数据库分层存储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存储介质的用途主要包括两类:缓存数据:为CPU高速计算缓存数据,例如DRAM;存储数据:永久保存应用数据,例如HDD;当前的主流存储介质主要有DRAM、NVM、SSD和HDD,它们的特征对比如下表1所示:
表1当前主流存储介质特征对比表
上表1中DRAM和NVM都属于内存设备,价格昂贵,存取单位是字节,在数据库运行中常用于缓存数据,二者的主要区别包括:DRAM和NVM存取速度都很快,NVM具有非易失性,而DRAM没有,因此在数据库中DRAM和NVM都可用于缓存数据,而NVM还可用于永久存储数据;NVM的存储容量比DRAM大;DRAM的存取速度比NVM稍快,因此更适合缓存最活跃的数据。
上表1中SSD和HDD都属于硬盘设备,存储容量比内存设备要大很多,具有非易失性,常用于永久存储数据,二者的主要区别包括:SSD的IO随机存取速度比HDD快很多;SSD的存储容量比HDD小;SSD的价格比HDD贵。
传统数据库一般只支持DRAM和HDD,而还不支持NVM和SSD等新型存储介质。其中,前者用于CPU计算时缓存数据,后者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并且,数据库对应用数据的存储管理一般都是自动实现,用户不能灵活配置各自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
传统数据库的性能瓶颈主要体现在内存容量不足,内存和硬盘的IO存取速度不匹配等方面,具体如下:
在内存上,传统数据库主要采用DRAM内存,它的主要问题包括:容量小,不能缓存大量的计算数据,从而限制CPU的处理能力;易失性,一旦断电则可能导致DRAM上缓存的数据丢失,因此为保障数据可靠性,更新后的数据应及时地存储到硬盘等永久介质上,这易导致CPU计算受阻;换句话说,当前内存的主要问题是容量小和易失性问题。
在硬盘上,传统数据库主要采用HDD硬盘,它的主要问题是:虽然存储容量非常大,但它的IO存取速度,尤其是随机存取速度非常慢。在很多数据库应用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索引扫描,即随机IO存取访问。因此,当前硬盘的主要问题是随机存取速度慢问题。
综上所述,在传统基于DRAM和HDD方式下,用户是不能设计自己的数据存储方案,数据存储由系统内部自动实现,即永久数据存储在HDD硬盘上,缓存数据存储在DRAM内存上。这种方式的主要缺陷包括:因DRAM和HDD的能力不足,制约CPU处理能力的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数据规模和吞吐量要求很高的数据库应用中,IO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灵活配置的数据库分层存储优化方法,旨在保护用户已有数据库系统投资前提下,通过数据库内部少量改造和开发新SQL功能提供数据库存储优化。
为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可灵活配置的数据库分层存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SQL功能,用于支持用户按需灵活配置表、索引和WAL日志的存储管理方式;和用户利用提供的所述SQL功能,依据应用数据的活跃程度,定制自己的表、索引和WAL日志的存储管理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9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